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2 / 2)

兵額不足,搞預備役不行嗎?黃漢反正現在比較富裕,這時趁熱打鐵收留一部分好漢兒隨軍,以戰士的標準訓練他們,一旦有了兵額,給這些人發下鴛鴦戰襖,他們立刻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正規軍。

城下的漢子們聽懂了,原來是先吃上軍糧、拿上少量軍餉、一邊勞動、一邊訓練等缺額,這完全沒問題。

喬大山當場表態道:“黃大人,的自願成為‘紅旗軍’隨軍雜役,請大人收留!”

黃漢高聲對城下所有的青壯年道:“諸位願意留下本官歡迎之至,如果不想當雜役、想回家去的人待會兒帶上十個炊餅路上吃。”

黃漢對鄭孝文道:“鄭主簿,你馬上帶幾個人為城外那些漢子登記造冊,放心吧,那裏有許多人我都認識,他們中不太可能混入東奴奸細。”

他又對裴大能、宋鵬飛道:“你們開門放所有人入甕城,必要的盤問和甄別還是要做的,這是走程序,不能因人而異。宋,把你前幾日收留的兩個人也帶上,他們也是雙魚村附近的老百姓,應該能夠認識一些人。”

劉之綸見黃漢如此變通,笑嘻嘻看著也不點破,他心裏其實也在琢磨著挑選身強體壯的本分人從軍,爭取培養出一支跟自己同心同德的家丁隊伍。

時間倒回崇禎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孫承宗已經追回了遼鎮人馬,他帶著十幾個幕僚從山海關趕回了京城。

老同誌憂心國事這段日子簡直成為了救火隊員,穩住了祖大壽那幫驕兵悍將又開始部署收複失地。

平台奏對,孫承宗言:“陛下命臣督各鎮援兵,然此一官,不過於武臣掣肘之上,又加掣肘。於文臣觀望之中,又增觀望,無裨大計。不如罷推,專責將領為得。”

這其實是孫承宗這幾年的親身體會,朝廷屢屢用文官管束驕兵悍將,結果適得其反導致人浮於事,諸將得不到朝廷信任大多數出工不出力。

崇禎以為然,他被袁崇煥這個文官“五年平遼”的謊言欺騙,導致後金軍殺人京畿太多大將枉死,他此時也對文官集團有了戒心。

崇禎喜歡耿直且忠誠的滿貴,不惜破格給予侯爵,大明已經一二百年不給在職的文武爵位,還在一線帶兵的總兵官滿貴得封東平侯可謂鳳毛麟角。

滿貴以前在遼東時就被袁崇煥排擠,最後被調離遼東,而祖大壽、吳襄之流卻得到袁的大量錢糧支持。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滿貴為國戰死證明了他乃是錚錚鐵骨的好漢,而袁崇煥看中的祖大壽等等將領居然在朝廷急需兵將解燃眉之急時逃跑了。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忠勇的滿貴入不了袁崇煥的法眼,反複人祖大壽卻得到袁重用,高下立判。崇禎內心裏萬分後悔上了袁的當,導致國事糜爛至此。

皇帝在思考是不是給予敢戰的武將一些自主權,上一次沒有具體“紅旗軍”歸屬哪位文官指揮其實也是一種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