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間敵騎千軍萬馬奔馳而來,看到了發神經僅僅為了屠殺而來的後金軍,黃漢大吼道:“全軍射擊,老子單看看莽古爾泰那個王八蛋準備在城下丟多少人馬才肯罷休。”
後金軍的箭雨紛紛射向城頭,同樣有紛紛箭雨回敬韃子和建奴,其中稀稀疏疏夾雜著槍聲。
射向城頭的羽箭有效命中率不值一提,因為敵人是騎射、漫射本來就不如步射、直射威力大。
再加上劉之綸這個守城高手早就在遵化城頭挑起了木箭簾、草帷幔,導致超過七成後金軍射出的箭矢如同草船借箭般釘在木頭或者草紮成的圍幔上。
要這個出身貧苦的劉之綸還真的會鼓搗木頭,獨輪車、木頭炮、木箭簾等等都是價格低廉容易上手的東西。
其實木頭大炮隻要掌握好了規律,有效打放幾炮還是能夠做到,想當年赤衛隊就曾經大量使用以自製黑火藥發射的鬆樹大炮。
在城頭射箭的“紅旗軍”全部集中使用了頭盔和麵甲,最不濟也有棉麵甲裝備。
因此除非很倒黴被後金軍的箭矢射入眼睛,否則殺傷力不值一提,有的“紅旗軍”好漢身上已經插了七八支羽箭還在大叫著極速射還擊,一直到射出十一二支箭矢,感覺實在拉不動弓弦才作罷。
幾百放吊籃拉城下難民的漢子也豁出去了,他們冒這被後金軍射殺的危險拚命的拉動繩索,反而是蜷縮在吊籃裏的婦孺相對安全一些,畢竟藤編吊籃的外框足以抵禦敵人拋射而至的羽箭。
一個二十歲左右名叫李三的漢子很幸運的發現了自己的妻兒,正當他傾盡全力把他們往城頭拉的時候,後金軍發動突然襲擊,一陣箭雨襲來,李三點兒背被當胸射入兩支羽箭。
他拚出最後的力氣把吊籃拉上城頭,幾個同伴拉上李三和他的妻兒隱蔽到了垛口後,雖然是拋射的羽箭,但是麵對沒有任何防備的老百姓那也是致命的,李三口中吐血很明顯不行了。
他無限深情地看著不到二十歲的妻子瞧著才三歲的兒子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李氏眼看著剛剛找到的丈夫就要永遠離去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當家的,你不能死呀,你不能丟下你的兒子啊!沒了你我一個婦道人家如何活的下去啊?”
李三嘴唇動了動,他看著城頭漫卷的紅旗艱難的出一句話:“娃兒他娘,你記住了,跟著‘紅旗軍’走,才會有活路……”
諸多漢子為了救更多老百姓受傷了甚至犧牲了,但是其他人沒有被嚇住,他們合上同伴怒目圓睜的雙眼擦了擦眼角的淚又放下吊籃把生的希望帶給更多漢人同胞。
醫務兵劉大壽今忙得不可開交,還好他臨時征用了幾十個健婦幫著抬傷員,為傷員消毒包紮,甚至於有幾個婦女見過幾次劉大壽給傷員縫合傷口,也大著膽子依葫蘆畫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