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入關奪取了大明城池和關隘有幾十座,他們大多數采取把諸多城堡洗劫一空後放棄。
大安口、龍井口、馬蘭穀、薊鎮、三屯營、香河、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灤州、張家灣等曾經失守的大明城池、關隘裏有太多佛郎機、碗口銃、抬槍,也有為數不多的紅夷大炮。
可惜野蠻人不會用這些火器,隻能挑選搬得動的當做繳獲的銅料、鐵料對待,其餘被放棄城池裏的火炮大多數被建奴用大錘砸壞,這一次襲擊羅家寨明軍又繳獲了幾十支已經有了斑斑鏽跡的抬槍。
劉之綸得到了這些火器喜不自勝,經過除鏽保養和修繕,大部分抬槍都能夠投入戰場,訓練抬槍手也比較簡單,原明軍鳥銃手馬上就能夠勝任,因為抬槍的原理和構造其實就是一支大號鳥銃而已。
現在連“紅旗軍”駐防的南城都有二十支抬槍部署,這東西有效殺傷達到一百五十步,確實能夠完爆弓箭,敵人被二兩重的大彈丸打中絕對是死無全屍,連戰馬隻要挨一槍都吃不消。
能夠在打到敵人的同時自己卻在敵軍的射程之外,抬槍這東西用來守城無疑會大大提升守軍的士氣。
黃漢給剛剛解救經過甄別的壯勞力每人喝了一大碗肉湯,吃了三五個炊餅,然後交給他們一個讓這些人跪在地上磕頭感激涕零的任務。
這一次的任務能夠得以極快執行,得益於劉之綸的守城準備工作做得尤其充分的結果。
劉之綸為了防備在四個城門都被堵死的情況下要派兵出城完成偷襲,因此準備了許多繩索和吊籃。
現在黃漢命令解救的漢民壯勞力四五人一組使用一個吊籃,目的當然是救那些躲藏在城牆根兒的父老鄉親。
黃漢宣布了營救紀律,兒童優先婦女其次,老人再其次,最後是青壯年,所有的青壯年男子必須光著膀子並且拉扯頭發讓施救的壯勞力瞧清楚了才能夠被拉上城牆。
遵化南城的救民行動正在進行中,劉之綸得知了“紅旗軍”的壯舉讚歎不已,他親自帶著十五杆抬槍,搬運來了四張床弩、率領標營八百人馬來到南門給予黃漢大力支持。
出現在城頭的五六百青壯年老百姓中許多人心急如焚,因為他們就有家人還在城外,片刻功夫一百個吊籃就放了下去。
一刻前,城頭“紅旗軍”戰士已經通過喊話讓躲藏在城下的老百姓知道了明軍是準備用吊籃把他們拽上城頭,也知道兒童婦女優先。
老百姓們哭著讓妻子、女兒或者兒媳帶著年幼的子孫坐入吊籃。
救人的壯勞力此時當然不惜力氣也不怕被後金軍射殺,他們喊著號子竭盡全力拖拽……
在遠遠的監視明軍動態的莽古爾泰發現了守軍的動作大怒,如此這般自己費心勞力派遣幾千人馬,甚至於遠去偏僻的山溝驅趕來的尼堪,豈不是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全部被拽入遵化城?
他揮舞令旗命令正藍旗和韃子衝城用騎射破壞明軍的救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