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綏鎮的兵鬧得更凶,那些秦兵本來就窮、就肯玩兒命、就極度好戰,現在被“紅旗軍”刻意煽動,簡直到了爆發邊緣。
吳自勉見到了馬世龍得知來意,喜道:“能夠幹死些建奴,誰願意一到晚躲在城裏啊?可是怎麼幹?如何幹?馬經略可曾有了章程?”
“本官要是有了章程還找你商量個屁?今就是來問問你心裏有什麼打算?”
“本官哪裏有什麼打算,幹脆咱們去找劉大人聚將議事,大家共同商議如何?”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劉侍郎乃是正三品文官,他理所當然節製遵化城裏所有的文官武將,如今麾下請戰當然應該找他決斷。
原遵化巡撫衙門後堂,劉之綸瞧著明來意的兩位總兵官感到不真實,他特意抬頭看了看門外,瞧瞧太陽是不是打西邊出。
“馬經略、吳總兵,你們麾下將士們守城守煩了,一致要求出擊,這是大的好事啊!為何這般愁眉苦臉?”
馬世龍道:“劉大人有所不知,兵丁有了戰心是好事。可是為將者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貿然行動!去打三屯營城,以我們的實力很明顯做不到,如果選擇遷安下手又擔心被韃子、建奴斷了歸路,左右為難啊!”
吳自勉道:“下官跟馬經略商議了許久總是想不好如何出擊,今日就是來請劉大人幫著決斷。”
劉之綸心道,你們不敢去打三屯營又不敢去攻遷安,還讓我來決斷,我命令你們去奔襲永平府、灤州你們恐怕更加不敢,我還能什麼?
想了想,劉之綸認為兩位總兵官請戰乃是大好事,即便隻是嘴上嚷嚷也是一種態度,決定即刻擂鼓聚將議事,不一會兒遵化城裏的文官武將紛至遝來。
劉之綸想大大方方把馬世龍、吳自勉請戰的要求公之於眾,然後諸將集思廣益共同決策如何展開攻擊,哪怕最後達不成共識也無傷大雅,反正表麵文章比較好看。
遵化城裏擂鼓聚將,守備將軍黃漢沒來,他此時正在城頭看風景。因為他不隸屬於劉之綸指揮,來時就好了不參與遵化城裏的調度或者換防。
已經是三月十四,再有五紅歹是會帶著後金軍主力在京師武裝遊行一圈來到良鄉認祖宗。
黃漢認為機不可失,此時在已知建奴主力佯攻京畿為後勤運輸爭取時間的情況下不下手虎口奪食,太對不起自己是先知這個大大的金手指。
現在遵化城裏戰士們的殺敵熱情被能夠升官發財的誘惑勾起來了,想必馬世龍和吳自勉以及劉之綸很快就會來找自己。
黃漢準備表現得很消極,擺出一副自己早想好了怎麼幹一票,就是不肯帶上其他人分功、分潤好處的做派顧左右而言他。
讓遵化諸將死乞白賴要求跟著“紅旗軍”幹,既然是主動要求入夥,那麼指揮權黃漢就當仁不讓了,要求出擊部隊遵守“紅旗軍”的紀律也能夠水到渠成。
“紅旗軍”這幾都沒有閑著,一直在為打破襲戰做準備工作,戰士們每都在演習奔襲破城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