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黃沂州帶了一百多人,他們不僅僅運來了馬料還帶了七支鳥銃五十套帶麵甲的精鐵甲。
這七支鳥銃是楊老實帶著徒弟花了四五十打製成功,再有十還會有三十支可以交貨,出貨量猛增當然是因為半個多月前來了足三十鐵匠大師傅、幾十壯漢參與打製鳥銃的緣故。
在人手不變的情況下,以後每個月都會有不低於三十支精工細作的鳥銃交貨。
楊老實再次聲明,如此好銃隻要不野蠻操作,不存在炸膛風險,如果有戰士死於經他手的鳥銃炸膛,他心甘情願以命抵命。
有了好銃,最高興的就是宋鵬飛,他這些隻要有時間就練習裝填,已經能夠做到在黑燈瞎火的夜裏摸索著完成裝填流程。
現在連黃漢在內隻有五個人練習鳥銃,黃漢讓宋鵬飛給趙坤、劉四海、王根生發下一杆,其餘四杆都交由宋保管。
黃漢從來沒有接過聖旨,雖然條件簡陋,但是在黃沂州的安排下還是在黃家沒有被完全焚毀的主屋擺起了香案。
這一次肯定需要磕頭,黃漢規規矩矩三叩九拜,宣旨太監尖著嗓子誦讀:“奉承運,皇帝詔曰……。”
由於黃沂州接二連三升職,這一次沒有分潤到遵化大捷的運籌之功,聖旨是給黃漢的。
遵化大捷使得龍顏大悅,黃漢短時間從一個大頭兵連升七八級按理應該暫時停一停,但是國家用人之時特事特辦,黃漢得到了正四品東勝左衛僉事虛銜,實授永平副將黃維正麾下把總。
至此為止,黃漢父子已經沒有了隸屬關係,兩人都是實授把總,黃漢的虛銜還比父親高了一級。
在大明兒子比老子級別高很正常,最出名的就是吳三桂,這子被崇禎冊封平西伯之時,他老子吳襄連爵位都沒有。
聖旨下達了給黃漢的封賞,兵部另外還有封賞給憨子、宋鵬飛、楊大年等等有斬首功的家丁,沒給真金白銀,每人都被提了一級虛銜,具體職位安排由黃漢做主後報備兵部。
黃沂州忙完了兒子接旨的大事當然會帶著麾下回到山口駐守,那裏至關重要半點馬虎不得,況且九裏台村被焚毀了七成以上的房屋,多出百十人住宿又要增加麻煩。
錦衣衛總旗當然不會回避難所了,他們完成了使命今晚在九裏台紮營,明一大早就會趕回京師。
鄭孝文眼饞黃漢屢建功勳,不肯在山上做雜事空耗時光,他也想帶著家丁隨軍分潤功勞,直接來找黃漢協商。
經過這段時間並肩作戰,黃漢知道鄭家的四個家丁還不錯,人人有兩下子,算得上弓馬嫻熟,隻是這位二十出頭的監生究竟是個什麼德行黃漢一無所知。
黃漢擔心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打死了鄭公子不好交代,婉言拒絕道:“鄭主簿,你乃是文官,用不著跟著咱們這些武夫上陣搏殺,你放心有了功勞,本官不會忘了帶上你。”
————
跪求推薦票啊!書友們千萬別忘了,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