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在永平府地界肆掠,也不知是否會攻打那裏,做兒子的每日心神不寧,如今遵化城固若金湯,他是時候帶著人馬會去了。
劉之綸其實是個實在人,他真心看上黃漢了,拉著黃漢的手不忍放他離去,大有劉玄德送徐庶的依依不舍。
他千叮嚀萬囑咐,要黃漢一定設法跟他聯係,他一定會想方設法為黃漢謀求一個遊擊將軍的實授。
黃漢走了,帶著四五百人,六百幾十匹戰馬,足一百輛滿載馬車。
沒有如此多的家丁戰士,有二百多人是三十個鐵匠和二十幾個工匠的家,還有四十個壯漢是建奴分配來跟著輪大錘的苦力。
這些人基本上是被建奴禍害了家的幸存者,範文程認為這些身強體壯的人是不安定因素,專門挑出來放到有旗丁管理的鐵匠爐子上工做苦力。
黃漢前世也是吃鋼鐵飯的,這幾看三四百鐵匠幹活兒,又問他們許多內行的問題,對這裏鐵匠的大體水平有了一些了解。
幾個月後,無論明軍有多麼不堪,入關的後金軍都會陸續退回遼東,因為他們習慣於秋收後打仗搞副業,春來臨之時會帶著阿哈忙耕種。
冰河惡劣氣帶來的減產,加上大明刻意進行封鎖,後金連年缺糧,在啟年遼東糧價最貴之時一鬥麥子就值一兩銀子,因此半放牧、半農耕的建奴一樣要搶農時。
後金軍退出關內,京畿之地會迎來幾年的相對太平。
黃漢有了自己的武裝,具備了一定實力,開爐煉鋼,打製盔甲、鳥銃勢在必行。
煉鋼、打鐵,需要的鐵匠何其多也?這裏有現成的人才,還大多數是跟建奴有血仇的無家可歸者,黃漢當然要開出好價錢搞一些人帶走。
黃漢從幾百鐵匠中挑選了三十人,都是三十致四十歲的手藝精湛之人,家也不是太多。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性,以前曾經參與用生鐵澆淋法煉鋼,能夠大體判斷出爐的半晶體鋼鐵有沒有煉廢了。
在鋼鐵完全結晶後通過鍛打、拉伸、折彎等等土辦法能夠簡單鑒別鋼鐵的機械性能,從而判斷出鋼鐵的型號。
明朝擁有十七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鋼鐵冶煉流程,鋼鐵產量與質量均為此時代的世界之最。
大明的冶鐵技術也是領先這個時代,焦炭的廣泛使用導致鋼鐵內硫的含量在可控範圍,大名鼎鼎的蘇鋼、閩鐵、鎳白銅就是代表大明冶金水平的拳頭產品。
因為大明鋼鐵質量好於西方,因此大明山寨的佛郎機炮、紅夷大炮的質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產量甚至遠遠超過了研發國。
四十個掄大錘的壯漢大都是跟建奴苦大仇深的光棍漢,他們之所以變成了孑然一身,自然是建奴、韃子做的惡。
他們見每和顏悅色跟鐵匠和苦力平等攀談的黃大人要收留家丁,都主動要求追隨,表態以後當兵、種田或者繼續掄大錘都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