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洗滌劑是既要求能去油汙,又要求能中和酸性,洗淨有機物和無機物並消滅微生物。目前,還沒有一種洗滌劑能滿足上述全部要求,故最好能采用混合洗滌劑液,其中主要成分應為1%~3%氫氧化鈉。有人認為采用70℃的3%~4%氫氧化鈉、1.5%磷酸三鈉和2%~2.5%水玻璃組合而成的混合液浸洗8~10min效果極好。
也有人采用漂白粉水溶液進行清洗以提高殺菌力。工業用漂白粉中含有25%~30%有效氯,使用時可先將1份漂白粉和2份水充分混合成濃漿,再加5~6份水攪拌,靜置24h後取上層透明的綠色溶液,依所需濃度配製成溶液,其反應如下:CaOCl2+H2O→Ca(OH)2↓+Cl2氯氣通過氧化反應或直接和細胞蛋白質結合而將微生物殺死。溫度、pH和有機物質將影響其消毒效果。
根據卡岡和瓦斯拉夫斯基研究所得的結果,氯溶液對玻璃瓶消毒效果。試驗還發現消毒1000隻1000g瓶裝玻璃瓶有效氯的消耗量為40g,而漂白粉需要160~170g。
洗淨的玻璃瓶常需再用90~100℃熱水進行短時衝洗,以除去堿液並進行補充消毒。補充消毒可用蒸汽。蒸汽消毒效果不如熱水,因為後者除殺菌外還能洗去仍然附著的微生物。玻璃瓶一般在101.4~406kPa/m2的壓力下用45~95℃熱水衝洗10~90s後就能使微生物數顯著減少;如在253~304kPa/m2壓力下用65~85℃熱水衝洗2次,每次各25s,則微生物數從每瓶幾千萬個下降到200~300個。
5.濃縮
瓶裝蜂蜜的濃縮需采用低溫真空濃縮工藝,濃縮溫度一般在55℃以下,將蜂蜜濃縮到42°B,有利於瓶裝蜂蜜的保存。
6.裝瓶
在裝瓶前,對玻璃瓶必須進行消毒。裝入蜂蜜的量應根據玻璃瓶的容量大小具體而定,裝瓶的質量誤差應在±3%之內。目前,國內已生產出全自動和半自動蜂蜜罐裝機,極大地方便了瓶裝蜂蜜的灌裝生產。
7.密封
采用趁熱裝瓶工藝時,不需要排氣,否則在封口前須對瓶裝蜂蜜進行排氣。可利用蒸汽排氣箱進行加熱排氣,當罐中心溫度達60℃時,維持10min後趁熱取出封蓋。
8.巴氏殺菌
蜂蜜屬於高糖食品,在濃縮工藝時已將大部分有害微生物殺滅,因此在巴氏殺菌時不要求太高溫度。一般采用85℃水浴加熱,當罐中心溫度達75℃時,維持15min即可達到商業滅菌的要求常見的殺菌機。殺菌後應進行分段冷卻,切忌冷卻時溫差太大,以防玻璃瓶爆破。
三、兒童營養蜂蜜的加工技術
當前,由於兒童中普遍存在著膳食結構不平衡及偏食、厭食現象,因此營養調查發現,學齡前兒童維生素A的攝入量為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的供給量(RDA)的51%,維生素B1的亞臨床不足達60%,維生素B2的攝入量僅占RDA的48.5%,缺鐵性貧血率為20%~50%。維生素B2的不足是誘發貧血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維生素C對鐵的吸收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牛磺酸具有促進兒童大腦發育、調節神經傳導和提高智力的作用,因此在生產兒童營養蜂蜜時,可以在蜂蜜中強化上述營養元素,以補充膳食中營養素攝入的不足。
(一)工藝流程
(二)操作要點
1.蜂蜜的選擇
生產兒童蜂蜜時宜選擇口味清淡、色澤淺的蜂蜜,如槐花蜂蜜、荔枝蜜、椴樹蜜等均為生產兒童蜂蜜的優質原料。
2.營養素的混合
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乳酸亞鐵、牛磺酸均為水溶性營養素,不需要乳化劑就可以溶在水中;β-胡蘿卜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需添加乳化劑才能分散於水中,常用乳化β-胡蘿卜的乳化劑有蔗糖酯、分子蒸餾單酐酯等。將上述營養素充分混合後分散於水中,然後用高壓均質機進行均質,得到均勻的營養素混合物。
3.混勻
將營養素混合物與濃縮好的蜂蜜充分混勻,營養素與蜂蜜混合時可以采用不鏽鋼攪拌機進行,攪拌速度不宜太快,控製在30r/min以下。
4.灌裝
采用玻璃瓶進行灌裝,灌裝前需對玻璃瓶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烘幹。
5.包裝、成品
(三)產品質量
兒童營養蜂蜜為橘紅色或橙色的黏稠體,具有蜂蜜特有的香味。在不同溫度下貯存3個月、6個月後,其感官檢驗。強化劑的含量、理化檢驗結果、衛生檢驗結果及營養素的穩定性實驗。
(四)營養效果觀察
對兒童進行人群試驗,試驗對象為某幼兒園大班幼兒(6歲)58名,隨機分成兩組,即兒童營養蜂蜜組(試驗組)和普通蜂蜜組(對照組)各29名;試驗期為2個月,每日上、下午各10mL蜂蜜溶於溫開水中飲用,2個月後進行血紅蛋白(Hb)的測定和尿負荷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試驗前兩組Hb的均值無顯著差別,貧血率均為65.5%,試驗後試驗組貧血率降為3.4%,對照組降為31.0%,試驗組貧血率降低比對照組明顯。這是由於蜂蜜強化了有利於機體吸收的乳酸亞鐵和可促進鐵吸收的以及能預防貧血的維生素B2之故。尿負荷試驗顯示:試驗組試驗後的均值(45.7±20.2)比試驗前(39.0±26.2)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而對照組試驗後的維生素C的均值(27.4±31.1)反而比試驗前(41.5±27.2)降低,兩組變化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