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蜂毒的原料與加工特性(3 / 3)

5.蜂毒對平滑肌的作用

蜂毒對離體腸道及子宮均有興奮作用。 Habermann認為蜂毒內PLA2有直接興奮平滑肌的作用。蜂毒能對抗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交感類藥物抑製腸道平滑肌的作用,但對Suplefen等直接作用於平滑肌的藥物卻無影響。因此,蜂毒的作用部位可能是神經突觸,現已證明,蜂毒能抑製神經突觸部位的膽堿脂酶的活力,蜂毒對平滑肌的作用與神經介質之間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離體實驗證明,蜂毒可通過從肺肥大細胞釋放內源性組胺使貓和豚鼠氣管收縮,其中MCD-多肽是蜂毒主要釋放組胺物質。

6.蜂毒對各種實驗性炎症的影響

蜂毒被用來治療風濕症已有悠久的曆史,近年來對蜂毒抗炎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蜂毒中的多肽、MCD-多肽和蜂毒明肽是其主要的抗炎成分。MCD-多肽小劑量時(1~1000ng,皮下注射)對大鼠有致炎作用,劑量增加時(200~1000μg/kg,皮下或靜脈注射),對關節內注射鬆節油或足掌皮下注射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皆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其作用強度比同等劑量氫化可的鬆的抗炎作用強100倍;大鼠皮下注射MCD-多肽4mg/kg ,對佐劑性關節炎亦有效。腎上腺切除術並不能完全解除MCD-多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與其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阻止白細胞遊走,抑製前列腺素合成等作用有關。此外,蜂毒明肽亦已被證明是一種具有抗炎作用的多肽。腹腔注射10mg/kg和30mg/kg時,對注射5-羥基色胺和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足脹有明顯作用,對巴豆油引起的滲出性炎症也有抑製作用,但蜂毒明肽對組胺、緩激肽和甲醛性足腫脹無影響。蜂毒明肽在呈現抗炎作用時,同時使已形成炎症的大鼠和家兔血清中已升高的結合珠蛋白(haptoglobin)含量降低。從蜂毒中除去相對分子質量大的PLA2和透明質酸酶獲得的相對分子質量低的多肽(PBV),皮下或腹空注射時,對角叉菜膠和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足腫有明顯抑製作用,作用與蜂毒相近或優於蜂毒。小鼠腹腔注射PVB ,對二甲苯所致耳郭腫脹有顯著抑製作用,強於同等劑量蜂毒,但對乙酸所致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加強的作用,則蜂毒稍強於PBV ,表明兩者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阿度拉平對角叉菜膠、前列腺素引起的大鼠足腫和佐劑引起的大鼠多發性關節炎均有明顯作用,其效應可能是由於其對前列腺素合成酶係統有抑製作用。

蜂毒肽能抑製白細胞的移行。最近研究證明:蜂毒中含有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而兒茶酚胺類的抗炎作用是早已知道的。

關於蜂毒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功能的影響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證明給正常大鼠注射蜂毒後,可使其腎上腺內維生素C和膽固醇含量均降低;但對去垂體動物,上述作用便不複出現。大鼠皮下注射PBV後可使脾和腎上腺質量增加,並部分對抗潑尼鬆使腎上腺萎縮的作用。此外,在切斷股神經和坐骨神經的大鼠後肢施行蜂螫,仍不失其刺激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的作用,從而證明蜂毒的有效成分主要通過體液途徑促進垂體前葉分泌ACTH,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加強,蜂毒肽及MCD-多肽為刺激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的有效成分。

綜上所述,蜂毒抗炎症作用原理比較複雜,其中某些成分(蜂毒明肽、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具有直接抑製炎症的作用,另一些成分(蜂毒肽)則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使皮質激素釋放增加而產生抗炎作用,還有些成分(MCD-多肽)本身既能刺激腎上腺皮質又能直接抑製炎症過程。此外,蜂毒可抑製人體嗜中性粒細胞產生超氧陰離子,此作用可能與蜂毒的抗炎症也有直接關係。目前的研究結果揭示,蜂毒的抗菌素炎症作用至少包括兩個方麵:第一,可能通過抗原的競爭改變了免疫的應答反應,蜂毒對免疫複合物誘導的家兔膝關節滑膜炎也有明顯的抑製作用。但蜂毒通過何種免疫環節的調節而起到抗炎作用,尚待深入研究。第二,通過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尚不清楚的非免疫機製。

7.對動物和植物實驗性腫瘤的影響

蜂毒對多種植物(小麥和d竺葵)及動物腫瘤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關於蜂毒抑製腫瘤的作用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其普遍抑製生長旺盛組織的代謝有關,蜂毒對小鼠肉瘤組織的三磷酸腺苷生成有抑製作用,但對正常肝組織的氧化磷酸化過程亦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實驗進一步證明,主要是由於蜂毒肽和PLA2使細胞微粒體膜溶解,從而使其呼吸受到抑製的結果,因而瘤組織的氧化磷酸化過程受到抑製,氧化供能過程遭到破壞,導致腫瘤組織生長受到抑製。

8.抗菌作用

蜂毒對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皆有抑製和殺滅作用,但對上述兩類細菌的作用強度不同,對革蘭陽性菌的抑製濃度為12.5~25μg/mL,對革蘭陰性菌則為1~10mg/mL,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比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強100倍。關於蜂毒的抗菌成分至今尚未進行認真研究。據報道蜂毒肽有明顯的抗菌作用,證明其對結核杆菌、傷寒杆菌、鏈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並發現當給豚鼠皮下注射蜂毒肽0.11~2.2mg時,對豚鼠的實驗性傷寒有治療作用。蜂毒肽對革蘭陽性細菌的抗菌作用強度為1mg,等於0.1~93u青黴素。此外,實驗已證明,蜂毒可增強磺胺和青黴素的作用,雖然蜂毒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但至今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更未被廣泛用於臨床治療。

9.抗輻射作用

當用X射線或γ射線照射小鼠的劑量不超過0.258C/kg ,按1.1~56μg/隻劑量提前給動物皮下或腹腔注射蜂毒,可使動物的生存率由0增加至80%,蜂毒內抗輻射作用物質可能為蜂毒肽,當小鼠受總量為0.258C/kg的X射線照射時,提前給小鼠注射蜂毒肽可使動物的生存率由0.5%增加到50%,但對總量為0.6192C/kg的X線照射則無保護作用。蜂毒中以組胺為末端的多肽甘氨酰組胺有明顯的抗輻射作用,以1g/kg於照射前24h給小鼠皮下注射甘氨酰組胺可獲得最佳的抗輻射效果。

10.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劑量(2.5μg/隻)蜂毒腹腔注射時,對小鼠體液免疫有刺激作用,使小鼠血清抗體滴度上升;但當劑量增至5~80μg/隻時,則引起免疫抑製。蜂毒肽對免疫的影響比全蜂毒弱,小鼠皮下注射PBV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抑製作用。蜂毒具有很強的抑製淋巴細胞形成玫瑰花結數及脾細胞產生抗體的作用,蜂毒肽亦有上述作用,但作用較弱。上述實驗結果表明:蜂毒對淋巴細胞膜上的免疫受體有影響。

因受蜂螫或注射蜂毒製劑引起過敏的病例屢有報道,這是由於蜂毒中分子多肽如PLA1和透明質酸酶等有很強的致敏性,而蜂毒肽、蜂毒明肽和MCD-多肽不產生過敏。除上述2種酶為致敏原之外,尚有報道稱相對分子質量49000的酸性磷酸酶亦是致敏原。此後,又從蜂毒中分出兩種相對分子質量49000~200000以及105000的致敏原B和C。

大量臨床研究證明,蜂毒能否對人體致敏主要取決於人體對蜂毒的敏感性,發現對蜂毒高敏性的人血中具有較高濃度IgE,而IgG濃度較低,可見蜂螫過敏是蜂毒特殊IgE作用的結果,而蜂螫的免疫則是蜂毒與特殊的IgG作用所致。

11.局部毒性

人的皮膚受蜂螫後,受螫部位立即出現腫脹、充血現象,皮膚溫度升高2~6℃。用蜜蜂螫刺小鼠20min後,皮下組織有明顯的腫脹和充血;24h後,受螫部位肌肉纖維呈變性及皮膚壞死,產生上述局部反應可能是由於使組胺和5-羥色胺釋放的結果。20隻蜂螫可使體重250~300g的豚鼠死亡,而5隻蜂螫則能使體重為18g的小鼠斃命。蜂毒的丙酮提取物經小鼠靜脈注射,最小致死量為3.58mg/kg,其中的PLA2和蜂毒明肽給小鼠靜脈注射時其LD50分別為7.36mg/kg和4mg/kg。PBV毒性低於蜂毒,小鼠腹腔注射時,蜂毒LD50為(5.5±0.016)mg/kg,PBV為(5.9±0.020)mg/kg。雄豚鼠隔日腹腔注射PBV 0.15mg/kg,連續3d,在第1次注射後21d,再次靜注PBV0.75mg/kg,有過敏反應症狀:豎毛、顫抖、噴嚏、不安、尿失禁、呼吸困難直至死亡。該結果表明,蜂毒有變應原性作用,蜂毒的變應性作用強於PBV。

五、蜂毒療法應注意的問題

蜂毒要在臨床上應用,就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性。一般人同時受到3~5隻蜂螫刺,就會產生局部的反應;200~300隻蜂螫就會引起中毒;短時間內受到蜂螫500次,可致死亡。不同體質的人對蜂螫的反應不同,過敏性體質的人,有時隻要經一次蜂螫,也可產生嚴重的反應。大多數人對蜂毒能產生免疫力,常受蜂螫的人,經過一個階段後會產生免疫力,即使同時受到多隻蜂螫,也不會產生嚴重的反應。

1.蜂毒過敏現象

不同的人對蜂毒的反應有所差異。絕大多數人接受蜂毒治療時,在受蜜蜂螫的部位會出現局部的痛、腫、癢的反應,這種局部反應,過幾小時或幾天會自動消失。但有極少數人在接受蜂毒治療時,會發生嘔吐、腹痛或是出現全身皮膚潮紅、瘙癢、蕁麻疹、紫瘢、怕冷、發熱等全身反應。對產生輕度過敏反應的人,應進行藥物脫敏治療,方法是服用撲爾敏(4mg)和強的鬆(5mg)各1片,服用4h後還沒有好,可以繼續按以上方法服用,直至全身反應消失。對全身過敏反應嚴重者,應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並治療。

由於每個人對蜂毒反應存在差異,因此在采用蜂毒治療疾病時,應先進行過敏試驗,方法是:用1隻蜜蜂在病人背部螫刺,螫後20min後拔出螫針,第2天在背部再做一次同樣的試驗,每次按常規方法檢查尿中有無蛋白質,若無蛋白質,則可進行蜂毒治療,若蜂毒是針劑,可以進行皮下注射,第1次用0.25mL,第2次用0.50mL,第3次用0.75mL,同樣每次檢查尿中有無蛋白質。對蜂毒過敏者,不宜采用蜂毒療法。

2.蜂毒療法的禁忌症

蜂毒治療病種甚多,並且療效確實不錯,但不能說蜂毒是萬能藥。在臨床中,對患有肝炎、腎炎、性病、糖尿病、膽囊炎、尿崩症、有出血傾向等疾病的患者禁止使用蜂毒;對老年人、兒童要慎用。

3.蜂毒使用的劑量

由於治療各種疾病機製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還沒有一種新的方法來鑒定蜂毒的效價。現在普遍采用將1隻工蜂的排毒量(約0.2~0.4mL)作為1個治療單位。治療使用的劑量大小,要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的變化而定,一般每次使用1~4個治療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