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蜂膠的原料與加工特性(3 / 3)

(4)蜂膠抗其他腫瘤的作用:KimotoT等人從巴西蜂膠分離出一種稱為Artepillinc(3,4-二異戊二烯基-4-羥基肉桂酸)的化合物。體外試驗表明:Artepillinc對人和鼠的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有顯著的抑製作用。通過DNA合成試驗和組織解剖學觀察,Artepillinc對腫瘤塊和白細胞有顯著的破壞作用。將人腫瘤細胞轉移到無胸腺小鼠身上,然後每周3次注射500μg的Artepillinc,結果表明,Artepillinc可使黑色素腫瘤細胞發生凋亡,產生無效有絲分裂,並出現塊狀死症。進一步研究發現,Artepillinc可以提高小鼠T細胞的數量。這些研究預示著Artepillinc可以通過激活免疫係統來完成抗腫瘤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蜂膠的抗菌作用與機理:對蜂膠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比較早,已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鼠傷寒沙門氏菌、上呼吸道感染菌等20餘種致病性細菌具有抑製作用。

人類發現蜂膠具有抗菌作用也是從蜜蜂那裏學來的,蜜蜂居住的蜂箱、樹洞、土穴、岩縫,空間狹小、陰暗,而且巢溫除冬季外一直在34℃,相對濕度高達80%,再加上巢內有豐富的蜂蜜、王漿、花粉很適合微生物生長。數萬隻蜜蜂日夜擁擠在這樣的蜂巢內,怎樣才能避免自然界中各種病菌的感染呢?正是蜂膠起到了保持巢內不受細菌感染的作用。

蜂膠的醇提液和單體均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尤其對食品致病菌的抑製作用更為明顯,其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為鼠傷寒沙門氏菌0.8%、誌賀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梭菌0.4%、蠟狀芽孢杆菌0.1%、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0.4%、金黃色葡萄球菌0.4%。蜂膠醇提液對致病菌(如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杆菌)均有抑製作用。蜂膠醇提物濃度為600μg/mL時,能顯著降低鏈黴素和鄰氯青黴素的最小抑菌濃度,產生明顯的抑製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與強力黴素、氯黴素、頭孢菌素、多黏菌素B等也有一定的協同作用,與氨苄青黴素的協同作用不明顯。不同產地的蜂膠有效成分差別較大,但抗菌作用基本相同。

近年來對蜂膠抗菌作用研究多側重於抗菌機理,並取得了一定進展。Park等發現,蜂膠醇提液可以抑製乳酸鏈球菌的葡萄糖基轉移酶的活性,阻止齒斑葡聚糖的形成,從而達到對口腔微生物的毒殺作用。蜂膠還能破壞細胞膜和胞漿的有序狀態,引起部分溶菌和細菌蛋白質合成受阻。德國學者認為蜂膠水提物的主要成分咖啡酸能抑製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活性,這可能是蜂膠具有“非甾體抗炎藥”特征的原因之一。蜂膠還能增加試驗動物血清總蛋白的合成,改善補體的成分,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抵製病菌侵襲的能力。

(2)抗病毒作用:蜂膠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3-甲基-丁烯-2咖啡酸酯對單純型皰疹病毒(HSV-1)、腺病毒-5、流感病毒、輪狀病毒、口腔炎病毒等均有滅活作用,尤其對HSV-1作用尤為明顯。3-甲基-丁烯-2咖啡酸酯能使HSV-1病毒效價降低,病毒DNA的合成能力為原來的三十二分之一。黃酮醇的活性較強,黃酮類漸弱,高良薑素、山柰酚、槲皮素對病毒的滅活作用依次漸弱,但黃酮醇和黃酮並用時的作用比單用時作用更強,提示各種成分協同作用是蜂膠抗病毒活性強於各單體的主要原因。

對蜂膠乙酸乙酯提取物6種肉桂酸類化合物進行體內外實驗表明,其中的阿魏酸異戊酯能顯著抑製流感病毒H3N3的感染性和產生血凝素的能力。試驗還表明,在培養基中加入上述6種提取物時,病毒的複製受到最大的抑製。病毒轉型變異和DNA分析實驗表明,蜂膠提取物CAPE能選擇性地抑製腺病毒在鼠胚胎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並呈量效關係,低濃度時雖能抑製病毒生長,但不能抑製病毒基因的表達。近期研究表明,蜂膠還可以通過免疫反應係統來抑製HIV-1病毒的表達,首先用一定濃度的蜂膠溶液處理CEM細胞,隨後用HIV-1病毒感染細胞,當蜂膠濃度為4.5μg/mL時,可以破壞合體細胞的形成。在低濃度時可抑製合體細胞的形成。進一步研究表明,蜂膠可以抑製P24抗原的產生,最大抑製率達100%。

3.保護肝髒的作用

(1)蜂膠提取物對四氯化碳致肝髒損傷的保護作用:四氯化碳可致動物肝髒發生病變,動物攝入一定量的四氯化碳後,肝髒的生化指標改變,組織發生病變。近年來研究表明,蜂膠對四氯化碳致動物肝髒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Mahran等人研究發現,預先將不同濃度的水溶性蜂膠與肝細胞溫育30min,再用四氯化碳處理30min,然後分析肝細胞乳酸脫氫酶的釋放、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以及細胞間還原型穀胱甘肽的減少等指標,結果表明:蜂膠呈劑量依賴性地保護肝細胞的損傷,其機理可能是蜂膠水提液含有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可以幫助肝細胞維持一定濃度的還原型穀胱甘肽。組織病理學的研究表明,古巴紅蜂膠不僅可以降低四氯化碳引起鼠肝髒三酰甘油濃度的升高、降低血清轉氨酶的活性,而且可以顯著減少肝髒脂肪變性區氣囊化細胞的數量。Sharmam等人給大鼠每天喂飼四氯化碳∶花生油為1∶1的溶液0.1mL/kg,20d後,大鼠血清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活性顯著升高,血液和組織的穀胱甘肽含量顯著下降,血液和肝組織脂質過氧化物含量升高;當喂飼100mg/kg蜂膠後,各項生化指標顯著改善,肝脂質過氧化水平也顯著下降。結果表明,蜂膠對四氯化碳致鼠肝髒損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2)蜂膠對酒精致肝髒損傷的保護作用:Lin-S-C等人研究發現,蜂膠對酒精造成的肝損傷也有保護作用。每天在對照組大鼠的飼料中加入3.125mL99.5%的酒精,連續4周造成其肝損傷,血清轉氨酶和甘油三酯顯著升高,並有脂肪肝出現。如果在飼喂酒精前喂給大鼠不同劑量的蜂膠醇提液,則結果發現:當給藥濃度為10mg/kg體重時,血清轉氨酶和甘油酯水平顯著降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