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蜂產品行業的規模與現狀蜂產品自古以來是中國食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許多醫學著作中均有關於蜂產品的記載,為蜂產品行業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也使得蜂產品在我國擁有廣闊的市場。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蜜蜂飼養量大約在700萬群,高於俄羅斯、美國、巴西等世界其他養蜂大國。中國幅員遼闊、氣候適宜,蜜粉源植物豐富,為養蜂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5年我國蜂蜜的總產量在29.8萬噸左右,居世界首位;蜂王漿的年產量為3000噸,占世界總產量的95%;蜂花粉的年產量在5000噸左右;蜂膠的年產量為500~700噸;蜂蠟的年產量在4000噸左右。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蜂蜜產量在35噸以上,比2007年產量增加10%左右。近年來,我國在蜂毒、蜜蜂的繁衍物(蜂蛹、蜂幼蟲、蜜蜂軀體)等方麵的開發利用上也取得了一定進展,蜜蜂產品的半數以上出口國際市場,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創彙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國內需求增長迅速,蜂產品市場出現了供求兩旺的良好勢頭,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蜂業大國。
我國對蜂產品的應用曆史悠久,但對蜂產品全麵科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60年代,在經曆了漫長、曲折、興衰起伏的發展過程後,我國蜂產品的生產初具規模,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行業,尤其在過去的20多年裏,我國蜂產品行業的規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事蜂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據統計,僅在我國蜂產品協會注冊的團體會員就有515家,個人會員632人,分布在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且呈逐年遞增趨勢。目前,國內蜂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已經達到2000多個,其中年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0多個,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有10餘個。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蜂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高,蜂業企業取得的專利已經達到300多個,部分企業已經取得了“中國馳名商標”或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而知名品牌的蜂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
二、國外蜂產品行業的規模與現狀
全世界現有蜜蜂近6000萬群,歐洲蜂群密度高、數量最多,有2400多萬群,占世界蜂群總數的40%以上,其中俄羅斯近600萬群,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德國分別為180萬群、140萬群、120萬群、100萬群;亞洲約有1400萬群,其中中國700萬群,土耳其75萬群,印度60萬群;北美洲蜂業較為發達,養蜂機械化水平高,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蜂群總數超過500萬群,其中美國約為260萬群,墨西哥約為200萬群;南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蜂群總數達到450萬群,其中阿根廷200萬群;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近100萬群;非洲的蜂群數量較為落後,多采用舊法飼養蜜蜂,單產很低。
全世界蜂蜜年產量在110~120萬噸,生產地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約占總產量的75%,其中亞洲占33%、歐洲占25%、北美洲占17%、非洲占12%、南美洲占10%、大洋洲占3%。亞洲蜂蜜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29.8萬噸)、土耳其(約6.5萬噸)、印度(約5萬噸),合計占85%;北美洲蜂蜜生產地主要集中在美國(約10萬噸)、墨西哥(近6萬噸)和加拿大(3萬多噸),合計占90%以上;歐洲蜂蜜生產地較分散,主要有烏克蘭(5萬多噸)、俄羅斯(約5萬噸)、西班牙(3萬多噸)、德國(約3萬噸);非洲蜂蜜生產國主要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南美洲的蜂蜜生產地主要集中在阿根廷(約10萬噸,占70%以上)、巴西(約2萬噸、占15%);大洋洲的蜂蜜生產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合計占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