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更多地是偶然結果而非事先計劃,因為奧地利軍隊的左翼和中央現在混亂不堪,使得下達命令和接受指令都極其困難。整個戰線橫轉75度,形成了新的態勢。戰線的支點在洛伊滕的中央。魯齊茲朝西南方向轉,而納達斯提被迫北移。由於洛伊滕提供了堅固的天然屏障,奧軍炮兵又配置良好,兩軍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裏不分勝負。
正是在這個時刻,弗裏德裏希調來了他的左翼部隊。在這之前,他們還沒怎麼同敵人交火。他們行進到洛伊滕後遭到奧地利炮兵的猛烈射擊。盡管洛伊滕擁擠不堪,屍橫遍地,但奧軍仍頑強地堅守著他們的陣地。弗裏德裏希配置在布特貝格高地的重炮的炮火準確有效,近衛軍異常勇敢地向洛伊滕發起猛攻,以操練時一樣的準確性打擊防守的奧軍。普軍重炮的配合和近衛軍的堅決進擊在此時此地起了決定性作用。然而勝利還未到來。
這時仍未與敵交火的魯齊茲的部隊,如果包抄普軍戰線的翼側,奧軍本來是可以圍殲普軍的。下午4時許,魯齊茲率部發起進攻,但地形再次欺騙了奧地利人。弗裏德裏希從他的左翼抽調求個騎兵中隊防備奧軍的翼側包圍,並把它交由德裏森將軍指揮。而拉達克斯多夫和洛伊滕之間較高的地勢使奧軍沒能發現德裏森的這支騎兵部隊。德裏森在來自布特貝格高地的炮火的掩護下發起攻擊。拜羅伊特龍騎兵衝擊正麵和翼側,普特卡默爾的輕騎兵衝向後方,魯齊茲的部隊大部被殲,他本人也被擊斃。接著,德裏森迂回攻擊敵後方的步兵。
當夜幕快要降臨時,奧地利軍隊受到重創;趨於瓦解,但還沒有徹底潰敗。他們企圖在薩拉-裏薩軸線上建立第二條防線,頂住普魯士人的猛烈進攻,進行最後一搏。但是這條戰線還沒形成就扭曲、崩潰了。在普魯士騎兵的追擊下,整個奧軍部隊倉皇後退,經施韋德尼茨河上的4座橋潰逃。洛伊滕之戰;奧軍傷亡約1萬人,2.1萬人被俘,116門大炮被繳。普軍共傷亡6250人,其中陣亡1141人。這是普軍的一個巨大勝利。弗裏德裏希後來曾說,要是白晝再延長兩個小時,洛伊滕戰役就可能成為那個世紀最具決定性的戰役。
盡管普軍在這場漫長而悲慘的戰爭中還取得了其他一些勝利,如1760年的利格尼茨和托爾高之戰的勝利,但無疑,洛伊滕戰役是弗裏德裏希運用戰術和計謀最為成功的一次。拿破侖曾說過:“這次戰役是運動、機動的決斷的傑作。僅此一戰就足以使弗裏德裏希名垂千古,並使他躋身於世界偉大將領的行列。”他這麼說是完全正確的,洛伊滕之戰的勝利確保了普魯士的生存,為德意誌民族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在拿破侖入侵的黑暗歲月中,當國土被恐懼和凶兆籠罩的時候,正是這種民族的統一增強了人民的力量。
在這場十分重要的戰役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無疑是對“斜擊”戰術的出色運用。由於查爾斯親王的無能,弗裏德裏希的成功來得更為容易。
“斜擊”戰術的原則十分簡單,但是隻有在士兵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指揮官卓有才幹時才能實行。甚至作戰計劃也必須是靈活的,指揮官要準備在最後一刻隨機應變。弗裏德裏希設計的這種戰術有兩個目標。首先是集中壓倒優勢的兵力,打擊敵人脆弱的翼側或後方,這樣就使他那支相對弱小的軍隊在局部取得優勢;其次要能夠盡最大可能控製整個作戰行動。在18世紀的戰爭中,後者是不易達到的。由於展開成斜形攻擊隊形,一旦部隊投入戰鬥。統帥就會失去對進攻部隊的直接控製。但是“被放棄的”一翼的騎兵(缺乏機動力的步兵是另一回事)卻能夠在必要時對命令的任何變化作出反應。
由於總是比敵人弱小,能展開的正麵也較小,普魯士軍隊易受翼側攻擊,並難以對敵實施翼側攻擊“斜擊”戰術旨在克服這個弱點。為了使這種戰法取得成功,必須以夜行軍或精心的欺騙,或通過隱蔽的途徑,掩蓋作戰企圖,然後依靠氣勢和速度實現意圖,否則,敵人就有時間去增援受威脅的一翼,整個作戰行動就可能歸於失敗。
為了對攻擊點施加最大的壓力,加強進攻一翼(在洛伊滕戰役中為右翼)是必要的。然而,另一翼會遇到困難,因為開始時它是“被放棄的”一翼,它希望得到成梯形展開的進攻一翼的支援。這一翼通常展開成一條長而淺的作戰線,主要任務是把敵人吸引在固定的陣地上。假如這一翼在戰鬥中不起作用,敵人就能夠把兵力轉移到受威脅的一翼。但是另一方麵,如果這一翼打得過狠,戰役的總目標也無法實現。
很明顯,進攻角度的正確、作戰時機與階段的恰當,要求有很高的技巧,而且難以把握。進攻中,前線指揮官可以而且確實需要對攻擊目標進行細微調整。但是,假如主攻方向的首次攻擊失利,那麼再組織和發起攻擊常常是不可能的。對“斜形攻擊隊形”可以視情況作一些調整,例如在洛伊滕,對敵攻擊線為對角線,而在庫納爾斯道夫(兩年以後的一場災難)攻擊線是垂直的;但是把一翼“放棄”給敵人和加強進攻一翼的原則仍然不能違反。
“斜擊”戰術看上去很簡單,但假如忽視其原則,它很容易誤入歧途。在洛伊滕戰役之前6個月的科林戰役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在科林戰役中,普軍的接放運動完全暴露在敵麵前,進攻一翼的指揮官沒有得到有力的加強;而“被遺棄”一翼的指揮官卻以過大的力量與敵交戰,結果導致進攻的失敗。但是在洛伊滕,快速運動、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和堅決打擊這些成功的訣竅被嚴格堅持,整個作戰行動得到完美的實施,這使弗裏德裏希取得了大捷。
§§第二章 近代戰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