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班幹部如何做好日常性工作(4)(1 / 2)

(5)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紀律,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誠實正直。班幹部的人格魅力是感染同學、吸引同學、鼓舞同學的巨大力量。具有人格魅力的班幹部在開展工作時,會得到更多同學的支持與配合,進而會促進工作的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

引導公關

不是隻有班幹部需要樹立公共關係思想,班內的全體同學都應當具備公共關係意識;不是隻有班幹部開展公共關係工作,班內的全體同學都應當做公共關係工作。即隻有做到全員公關,才能取得最佳的公關效果。如何實現全員公關呢?

首先,全體同學必須做好本職工作。每一位學生都努力學習,都自覺遵守紀律,都積極參與本班和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都注意個人形象等,做好這些就是做了公共關係工作。

其次,全體同學都應當主動宣傳本班。每一位學生都應當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本班,尤其是在日常交往過程中,應當主動向交往對象介紹本班情況、介紹本班的先進事跡。

再次,全體同學都應當支持並積極參與本班所開展的公共關係活動。每一位學生還應該為本班的公共關係工作出謀劃策。

要實現以上三點,班幹部必須加強公共關係的教育、引導,讓班內的全體同學都樹立公共關係意識,都自覺開展公共關係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全員公關。

班幹部的激勵藝術

激勵又稱動機激發,是指持續激發人的動機,使其心理過程始終保持在興奮的狀態中。激勵往往指調動人的積極性。

對於個人而言,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取決於積極性。積極性越高,學習、工作效率越高。

班幹部要掌握科學的激勵技術,充分調動、發揮同學的積極性。

行為強化技術

人的行為是如何發生的呢?有一種最簡單的行為模式,即刺激反映模式:“S、O、R”。

S:刺激。外人給予的刺激。

O:個體心理因素。包括需求、欲望、態度等。

R:行為反映。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強化理論。強調可以通過外部控製調節人的行為。所謂強化,是指對某一行為給予肯定或否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該行為是否重複出現。

正強化,是對某一行為給予肯定性評價。如認可、賞識、稱讚、表揚等。

負強化,是當某種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改變後,減少或消除不愉快的情境,使改變後的行為再現或增加。如某學生改正了錯誤,撤銷處罰的約定。

懲罰,是使用令人痛苦的手段,製止不符合要求的行為再現。

自然消退,是對某種行為不予理睬,表示對該行為的輕視或反對,該行為會自行取消。

班幹部應掌握強化技術,及時對學生的行為給予合理刺激。當學生做了好事、取得了成績,要及時進行正強化;當學生做了壞事、違反了紀律,要及時進行懲罰;當學生改正了錯誤,有了進步,要及時進行負強化;當學生有惡作劇、開玩笑、無理取鬧等行為,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表示對該行為的輕視或反對,讓該行為自然消退。

運用行為強化技術時,班幹部尤其要注意:獎勵和懲罰都要及時、恰當;要堅持以獎為主,獎懲結合。

需要滿足技術

一般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來源於人的需要,需要是導致行為的原動力。

需要是積極性源泉,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人的各種活動,從飲食男女、學習勞動,到創造發明,都是在需要推動下進行的。需要激發人去行動,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對象,以求得自身的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動機就越強烈。同時,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動中不斷產生和發展的。當人通過活動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滿足時,人和周圍現實的關係就發生了變化,又會產生新的需要。這樣,需要推動著人去從事某種活動,在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得到滿足又不斷地產生新的需要,從而使人的活動不斷地向前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根據需要的發展水平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這五種需要按由下而上的層次排列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要調動人的積極性就必須考慮到個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