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班幹部如何組織班級活動(2)(1 / 3)

其次,開展調查。調查可采用訪問調查法、普遍調查法、典型調查法、抽查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和追蹤調查法等。這些方法在具體實施中可以靈活使用。

第三,調查結束後,要及時進行總結。

案例:聾校調查

主題思想:通過“聾校調查”,使全班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當代殘疾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提高同學們對當代中國社會教育的認識,加深對團中央“希望工程”的理解,增強同學們作為祖國一員的曆史使命感。

活動準備:班委會提前到聾校聯係調查事宜,安排活動的步驟,然後引導同學們進一步明確活動的目的。組織全班同學學習有關特教知識。

活動實施:組織全部同學按預定計劃到達聾校。在校門口,受到聾校校長、副校長和教導主任以及幾位特級教師等的熱烈歡迎。首先,在校禮堂聽取了聾校建校的曆史簡介,然後觀看了聾校校史展覽,參觀外賓接待室,中學部學生教室及美術室、縫紉室及實驗教室和聾啞人的寢室,最後召開大會,針對所見所聞,同學們提出了一些與實踐聯係緊密的問題,並得到了耐心的回答。

活動分析:這次活動目的明確,主題突出,特別是活動形式新穎。從中,同學們看到了我國對廣大殘疾兒童的熱情關懷,認識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這較之於書本的抽象知識,更具有現實意義和說服力。另外,活動準備工作充分也是特色之一。從活動的主題確定、聯係到實施搞得有條不紊,有生氣,有收獲。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職業教育,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美中不足的是,這次活動時間太短,以至於對聾校情況了解得不太全麵,也不夠深刻。全班一起活動,沒有編組,同學之間缺乏信息交流。

開展此類活動,要注意的是:其一,確定題材要新穎,要與自身實際相結合。其二,準備要充分,盡量將聯係工作提前,使同學們能全麵地掌握活動中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其三,做好圖片記錄、書麵記錄。第四,注意鞏固好活動成果,可以以班會等形式,要求大家及時總結。

組織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是指直接服務於社會事業的無償的義務勞動,是對同學們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有力手段。一般學校性社會公益活動必須從以下幾方麵進行考慮:

第一,找準服務內容。社會公益活動不是毫無目的的,這種目的必須通過服務的內容加以體現。是到工廠、農村勞動,還是幫助老弱殘幼,義務谘詢等,都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認真確定。

第二,找準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確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比如一般情況下,幫助孤寡老人送煤洗衣就比幫助一般人要強,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就比在其他地方打掃要強。總的來說,服務對象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確實需要幫助、需要技術和科學的人或物。

第三,找準服務點。有些社會公益活動點和對象具有統一性,有些就不具備(如谘詢、服務、獻血等)。那麼這些活動在選擇地點上就要有所考慮,哪個點服務的對象相對來說較多些,哪個點人流量較大,那麼客觀效果和反饋作用就要大些。

第四,找準服務主體。服務主體也就是提供服務的同學。主體者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效果。若是技術谘詢類的活動,就應找有專業特長的同學參加,體力勞動性的活動就應找能吃苦耐勞的同學參加。當然,這幾方麵都應兼顧,對主體的考慮不能說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