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從,趙匡胤當眾宣布,回京後對大周的太後和小皇帝不可驚犯,對大周的公卿不得侵淩,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遵命’,於是趙匡胤率兵回師汴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生死下屬,得悉趙匡胤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周禁軍將領中,隻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製了後周的都城開封。
此時周宰輔大臣範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隻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穀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恭帝退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敢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當時在大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趙匡胤便與趙普商議後,以宋為國號,定都汴梁,改元‘建隆’。這便是‘黃袍加身’的典故了。
此時,孟宗誠聽見談話之人的意思,多半是柴氏另有不為世人所知的人在江湖中漂泊。可柴氏後人與現在正在談話的二人有什麼關係呢?孟宗誠決定壓製怒火,聽出其中的原委後,再行決策。
另一人急忙向先前說話那人,問道:“教主還沒忘掉柴氏後人?都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人歎氣道:“教主一心旨在輔佐柴氏後人,推翻趙宋天下,光複柴周王朝。隻可惜現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宋遼邊境之事又被兩國君主治理的還算妥當。教主的宏圖偉願,隻怕難能在短期內實現。”
另一人道:“既然如此,教主為何還要你四下找尋柴氏後人?”那人沉默了片刻,道:“縱使一戰屍骨盡,隻願能免淚沾裳。”另一人將這話細細品味了一番,道:“真是難為了教主一片赤誠之心。”
正在兩人各自傷懷的時候,孟宗誠忍不住了。突然一個箭步衝了出去,質問道:“你二人究竟是誰?在我這小海竹林做什麼?”
二人被孟宗誠的出現嚇了一跳,半晌才回過神了。隻聽原先背靠竹林坐著的那人上前說道:“孟前輩不要誤會,我二人隻是在這裏休息一下,馬上就走。”言畢,轉身拽了拽那人的衣袖,招呼那人隨自己離開。但孟宗誠可不依了,隻聽他斥道:“你們當我這小海竹林是何地界?任你們來去自如。”
之前說話的那人問道:“你是何人?”孟宗誠剛想說話,身後的秦源借著微弱的月光看到說話之人是日前剛剛分手的朱三奇,很是興奮,便大聲叫道:“朱前輩怎麼會在此處?”
原來那之前說話之人竟是朱三奇。
朱三奇聽見秦源叫自己,一陣驚訝。便急忙問道:“源兒怎麼會在此處,你不是跟黃大哥在一起嗎?”秦源上前與朱三奇一番親熱寒暄之後,將李時毅追殺自己,自己誤闖進小海竹林的並拜孟宗誠為師的經過逐一講述了一遍給朱三奇聽。
朱三奇一番感慨之後,對孟宗誠道:“原來是孟前輩救了源兒,三奇甚為感激前輩的恩德。適才之事,三奇在此謝罪了。”孟宗誠聽不慣這些禮數之語,本想反譏朱三奇,但想到秦源既然與他認識,也就不便與他為難。所以,孟宗誠既沒有應和,也沒有反譏朱三奇。
朱三奇見孟宗誠不理會自己,心中雖然不悅,但也想到孟宗誠既然已是秦源的師父,也就不便表現出不滿,轉而向秦源介紹起身邊剛才對話的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