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毅和秦源聽見朱三奇這樣說,心中都是十分驚訝。耶律嬌實在是聰明,她立刻便想到這是朱三奇有意搭救秦源。隻可惜知道了也沒有什麼用處,李時毅都不敢跟朱三奇叫板,想來這朱三奇武功定然很厲害。所以,耶律嬌也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源也是想了半天才想到這點,便急忙應聲道:“倘若朱前輩不嫌秦源礙事,秦源願意叨擾前輩一番。”朱三奇笑道:“好好好,想必秦程將軍便是你的父親吧?”秦源道了一聲“正是”,便不再說話。朱三奇道:“難怪這麼有教養,相比於某人要禮貌的多了。”朱三奇這話的意思,就是在嘲諷李時毅剛才無禮。
不過,朱三奇跟秦源說的話,正好給李時毅吃了一個定心丸,他其實正在懷疑,秦源到底是不是秦程的兒子。朱三奇剛才那麼一說,正好確定了李時毅日後的打算。
商議妥當之後,朱三奇剛想攜秦源離開。李時毅突然上前一步,阻攔道:“朱前輩想要做什麼?”朱三奇略微感到一點驚訝,想想也是,李時毅剛才都想殺了秦源的,自然不會讓自己把秦源就這樣帶走了。想定之後,便道:“我與這位小兄弟去外間走走不可以嗎?”
李時毅聽出其中的意思,朱三奇就是要救走秦源了。問道:“朱前輩可否讓晚輩帶著他出去走走?”朱三奇驚問道:“你想怎樣?你莫非還想為難他?”李時毅怕與朱三奇翻臉,便急忙解釋道:“既然朱前輩發話,晚輩自然不會再與他為難。隻是晚輩想隨前輩一行,不知前輩意下如何?”
朱三奇不知道他有什麼想法,隻是擔心他對秦源暗下殺手,所以斷然拒絕了他的請求。李時毅很是無奈,但礙於朱三奇武功高強,不敢與他打鬥。也怕萬一傷著耶律嬌,所以也就沒有再強求。
朱三奇攜秦源告辭兩人,朝城南走去。李時毅倍感氣憤,便與耶律嬌商議尾隨其後,伺機下手除去秦源。耶律嬌雖不願做這種卑劣之事,但拗不過李時毅,隻好不情願的跟隨李時毅前往。朱三奇自然知道李時毅不會就此罷手,定會跟隨。所以路上很是小心,生怕李時毅背後出招。
秦源上次出蘇州城還在兩年前,那也是唯一一次離開蘇州,所以,對外間的人事景物非常憧憬。朱秦二人走了大約一個時辰,此時也已是辰牌時分,城門大開。
州府衙門內,杜衍等人經過一夜找尋,始終沒找到秦源的蹤影。無奈之下,杜衍隻得動身回京。但在臨走前,還是留下了兩名護衛,命他們帶領衙役,繼續在蘇州城內尋找。
杜衍回京,走北門出城。而此時秦源跟隨朱三奇往南門出城。所以,兩隊人馬剛好相反行走,杜衍的護衛也始終沒找到秦源的蹤影。無奈杜衍的命令,隻好繼續在城內查找。
而此時,秦源與朱三奇剛出南門,往西南方向行走,全然不知杜衍一行的消息。朱三奇領著秦源來到了太湖邊上,遊覽一番。二人來到太湖邊,已是午時。朱三奇帶著秦源在湖邊的‘琴韻酒家’裏隨便吃了一些食物,然後就在店中裏聊了起來。
這太湖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為太湖增添了不少迷人的色彩。傳說春秋末年,越過大夫範蠡助勾踐滅吳後,辭官離開越過。有人看見,範蠡攜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去向。有詩雲“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時鍾?”太湖因此與範蠡西施結下淵源。
朱三奇和秦源正在談話,這時,店外有一提著魚簍,頭戴鬥笠的漁翁走進了店中。朱三奇見來人身影有些麵熟,便多多注意了一下。
這漁翁走進店內,在臨窗的位置坐了下來,將手中魚簍輕輕的放在的桌上。朱三奇聽見這漁翁操著一口不是很流利的吳腔對店家吆喝道:“老三樣,花雕酒,糖醋魚,叫化雞。”店家也吆喝道:“漁老稍待,不消片刻工夫即到。”秦源聽得甚是有趣,朱三奇也細細品味了一番,隻覺得這漁翁絕不是平常漁家人,定然有些來頭。
這時,漁翁在店中將眾人略微掃了一遍,當目光遊離到朱三奇臉上的時候,立時便停住了。朱三奇抬頭,正好目光與其接觸到。朱三奇感覺此中要有事情發生,略微有些不安。倒不是擔心自己,隻是擔心傷了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