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智審難案(1 / 1)

襄陽漁梁坪,土質好,出產的蘿卜個大味美,遠近聞名。由於這種蘿卜又長又粗,僅露在外麵的部分就是尺把高,被人們譽為“拴馬樁”。有對無依無靠的孤老就靠種二三分地的這種蘿卜過日子。

到了采摘上市的時候,這對孤老種的蘿卜卻一連幾天不翼而飛。老兩口無奈,便哭著到縣衙門去告狀。

知縣李祖蔭聽完他們的哭訴後,安慰道:“二老年老力衰,又遇到小偷,本縣深表同情,因沒有證據,無法破案。”

老兩口聽後,哭得像淚人一般,一再懇求縣衙破案,緝拿竊賊,賠償損失,好度餘生。

李祖蔭想了想,交待老兩口到了晚上如此這般,才能捉拿到賊犯。

老兩口回到家裏,依計行事。

第二天淩晨,剛開城門,門官對眾菜農說:“今天凡是漁梁坪賣蘿卜的,都送到縣衙門,讓衙役挑選,因為知縣大人特別喜歡吃這裏產的上等蘿卜。”

漁梁坪賣蘿卜的不敢怠慢,都朝縣衙門走去。

衙役從送來的蘿卜裏每筐各抽一個蘿卜瞧瞧,隨即指著一人說:“你把蘿卜挑進去,李知縣就要你的。”

誰知這人剛把蘿卜挑進縣衙內,李祖蔭就把他傳到公堂上,一拍驚堂木,喝問道:“你這蘿卜是從何處偷來的,快快從實招來。”

那人道:“是小人家自己種的。”

李祖蔭一聲冷笑,道:“你拿蘿卜看看,為什麼要戳一個個的小洞眼?”

那人一看筐內的蘿卜,上半部果真有洞眼,嚇得目瞪口呆。

“還不快快招供!”

在李祖蔭的厲聲催問下,那人隻好供認不諱,說這蘿卜是偷孤老的,而且一連偷了幾次。

原來老兩口回家後,按照李祖蔭的囑咐,當晚用竹子削成尖頭,凡是露出地麵的蘿卜都戳一個洞。

李祖蔭推斷,小偷在夜深人靜時才會去偷蘿卜,必定要在淩晨天不亮前趕早市出手。他關照衙役,凡是漁梁坪賣蘿卜的都給予留心,哪個賣的蘿卜上麵被戳了小洞眼,就將誰“請”進衙門。

事情果不出李祖蔭所料,小偷自投羅網了。

老兩口見李祖蔭施計智破了無頭案,再三叩謝。

☆李祖蔭:清末襄陽知縣,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得意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