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智退強敵(1 / 2)

劉氏兄弟白水起事後,勢如破竹,一鼓作氣就攻下了棘陽城。

駐守在宛城的王莽心腹甄阜、梁立賜得到急報,他們緊急商議後,親統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棘陽。

義軍探子探明了敵情,火速報給劉寅:“都統,大事不好,甄阜和梁立賜各率五萬大軍分兩路直逼棘陽,現已過溧河。過河後將橋全部拆掉,聲稱有進無退,有勝無敗,要血洗棘陽城。”

聽到這消息,劉寅大叫一聲:“氣死我也!這些賊兵膽敢來捋虎須,不與他們血戰到底,誓不為人!”

叔父劉良急勸道:“敵人銳氣正盛,十萬人馬會把棘陽夷為平地,硬拚那是以卵擊石,還是另想辦法吧!”

劉寅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現隻有拚死一戰,還有何法?”他一邊披掛一邊下令道:“全體披掛,出城迎戰!”

這時,二弟劉仲闖了進來,對眾人道:“大哥,情況不妙呀!滿城百姓聽說十萬莽軍攻城,像蜂子亂了似的,紛紛要求開城出逃。我看,這棘陽城會不攻自破啊!”

眾人聽去,四街八巷彌漫著一片含混不清的嘈雜聲,間或還有狂喊號哭。

妹妹伯姬熱汗水流地跑進來稟告道:“城內百姓我們安撫不了啊!大哥,散夥吧,我們這幾千人哪有力量去迎擊強敵,待以後時機成熟再舉義旗吧!”

見此,有人建議:“南方綠林勢大,我們去投奔他們吧!不能在這裏白等死。”

劉寅聽了眾人的話心中窩火,怒斥道:“我們是高帝子孫,舉旗起兵是為了恢複漢室的千秋功業,不成功便成仁,咋能散夥去投奔他人!”

劉良指著門外攜老扶幼的百姓道:“棘陽不保,玉石俱焚,如何是好?”

“強敵壓城,我們該怎麼辦?”眾人問。

劉寅眉頭緊蹙,失去了主意。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人闖了進來。

眾人抬頭望去,隻見劉秀渾身鎧甲,腰懸寶劍,外披大紅兜風,頭戴金盔,雄糾糾氣昂昂地闖了進來。

劉良見劉秀在強敵壓城之際如此鎮定自若,忙請他速拿個主意。

眾人見劉秀一改以往見敵怯陣的模樣,都暗暗稱奇,圍攏過去要他拿主意。

劉秀道:“我也正是為此事來找大哥商議的。眼下不保住棘陽,等於卷起了起兵大旗;要是硬拚,全棘陽的軍民會血流成河。依我看,首要是安撫民心,共同保城,再施巧計退敵才為上策。”

劉良道:“快說說你的方略!”

劉秀道:“現我舂陵義軍旗甲鮮明地上城作禦敵準備,再派伯姬率女兵曉喻城中百姓,以安民心。待到夜深人靜,由叔父帶上金銀速去綠林,聯絡綠林義軍出兵破賊,再由大哥率精兵埋伏在賊兵過往的隘口,由我守軍拖敵,一待敵疲而退,我們三管齊下,甄阜、梁立賜兩路強敵有何懼哉!”

眾人聽劉秀說得頭頭是道,對劉寅說:“都統,三將軍說得有理,快下令行事吧!”

劉寅沉默了片刻,道:“三弟所說可行,隻是聯合綠林,但不知會不會……”

劉良知道劉寅顧慮綠林這些草莽英雄一旦聯合起來,會不會捅婁子,便道:“俗話說,孤樹難成林,單絲不成線,隻要大家反王莽,兩軍可以聯合。眼下隻要綠林義軍和我們一齊破敵,就是捅王莽的婁子,侄兒不必顧慮。”

劉秀也道:“咱族兄劉玄投奔綠林後,人們叫他更始將軍,我好友馬武投奔綠林,也做了前哨官,他們對棘陽一帶十分熟悉,隻要叔父攜重金遊說聯合成功,等於我們憑添了一支生力軍,何愁敵兵不退!”

眾人議來議去,都道:“我們看隻有三管齊下才能保棘陽,退賊兵!”

劉寅到了此時,也隻好依劉秀所出的主意行事。

等劉寅分派停當,王莽的兵馬前鋒已到棘陽城下。

劉秀和妹妹伯姬鎮守棘陽城。

甄阜、梁立賜仗著人多勢眾,將棘陽城圍得滴水不漏,妄圖不戰而下,把義軍困死城內,到時糧草斷絕,來個甕中捉鱉。

劉秀為了拖住敵軍,不暴露主力移到城外去打埋伏,他首先讓士兵把毛驢牽到城牆上,用喂馬的草紮成草人,綁在驢背上,然後在草人身上插上旗幟,讓毛驢在城牆上來回走動,裝著巡邏的士兵,迷惑敵人。然後又讓妹妹伯姬帶人找來許多隻羊,把它們一隻隻倒懸著,下麵放上戰鼓,讓羊的前蹄抵在鼓麵上。羊被倒懸,兩隻前蹄不停地亂動,把鼓擂得“咚咚”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