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衡量領導講話藝術高低的標準(1)(3 / 3)

裏根也送給戈爾巴喬夫一句諺語:“三聖齊努力,森林就茂密。”

兩位領導人都是講話高手,巧妙地運用諺語進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語言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歇後語也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在群眾中廣為流傳。歇後語一般由前後兩半截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麵,後半截解說,像謎底。

在談話中恰當運用歇後語,可以增強談話的趣味性,增加語言的表現力。

例如,為說明某人工作開展緩慢,可說:“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動。”

為了說明自己沒有能力辦這件事,可說:“我是丫環帶鑰匙——當家不做主。”

為了說明辦了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可說:“我辦的這事真是‘公公背兒媳’——費力不討好。”

毛澤東精通群眾語言,講話時善於運用這些精美的群眾語言,深入淺出地宣講革命道理,所以,人民群眾非常喜歡聽他的講話,愛讀他的文章。例如: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看菜吃飯,量體裁衣”“瞎子摸魚”,等等,聽起來生動有趣,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

常言道:好東西不要多用。

如同生活中的調味品,用得恰到好處,則味道鮮美,如果過量,則會破壞一鍋好菜。作為語言中調味品的俗語、諺語、歇後語也是如此,如果用得恰到好處,確能起到一語千鈞的作用;如果用得過多過濫,就顯得過於膚淺和滑稽,很不嚴肅,甚至引起聽眾的厭煩。

群眾語言也有雅俗之分,在具體使用時雅一點好,還是俗一點好,這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聽眾而定。如果麵向基層群眾,就應當說得大眾化一點;如果麵對的是一些知識分子,就要盡量說得文雅莊重點。

三、講話要講實在話

領導者講話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使聽者能夠接受的話,不要打官腔,不要故弄玄虛,不要用大話壓人,用虛話蒙蔽人。

1.心平氣和,實話實說

國慶前,某菜場,女青年營業員小徐接連氣走了三個顧客,這三個顧客一氣之下到辦公室告狀。菜場領導知道後,並沒有草率地對小徐進行批評,而是將心比心地同她談:“小徐,最近身體不舒服?”“沒有。”“看上去你瘦了些,臉色不好!”“有點累,還有點操心。家裏隻有我和弟弟兩人了,弟弟下班什麼也不幹,隻知吃玩,一切家務全壓在我身上,累得我精疲力竭,可真氣壞我了。”這時小徐暴露了自己的思想:一肚子氣沒處發,結果在顧客身上發了。菜場領導聽到這些就問小徐:“顧客對你的態度有意見,你看怎麼解決好呢?”小徐講:“我這就去賠禮道歉,組織上如何處理我都成,以後再有什麼毛病,請您提個醒,我會聽您的。”

這種處理方法就達到了最佳效果,既教育了職工,又樹立了權威——“我會聽您的”。

2.不擺架子,語言平易

李瑞環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有一次到天津大學和大學生對話座談。當時,北京、西安等地的一些大學生因國際問題上街遊行,對各大學都有些影響。怎樣取得座談的效果,即怎樣達到穩定大學生情緒進而維護社會安定的領導目的?李瑞環同誌沒有擺架子,他開門見山地說:“我今天來,一是聽聽你們的意見;二是和你們共同探討一些你們關心的問題。我希望你們有什麼說什麼,我也有什麼說什麼。”幾句話,打破了領導與大學生之間的界限。這裏沒有市長和大學生的區別,大家權力平等、地位一樣,共同商榷問題。有人提出“怎樣看待大學生的價值問題”,李瑞環同誌是這樣發言的:“人們怎麼看你們,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自己怎麼看自己。你們看沒看到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大學生自己認識沒認識到自己的地位?認識沒認識到將來肩負的曆史重任?要叫別人看重自己,首先自己看重自己。大學生要把自己擺在未來主人的位置上來要求,要有使命感。”

“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想擠進天津大學的有多少人?家裏對你們寄予多大的希望?你們要珍惜時間,集中精力,認真讀書學習,為將來建設國家、管理國家打下雄厚的基礎。”在這兩段話中,李瑞環同誌的第一段話著重談大學生應該怎樣認識自己的價值,說的是十分淺顯的“大學生是未來主人”的客觀規律,雖有政策色彩,但語詞平淺懇切,寓深刻的人生哲理於平凡的語言中,沒有任何說教的氣氛。第二段話簡直是在嘮家常,學生聽來十分親切。這些平易的話語,也表現出李瑞環同誌樸素、和藹的工作作風,同時,也正是李瑞環同誌具備樸實的作風,才能說出這段平易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