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增長優勢(8)(3 / 3)

目前,中國與東盟合作不僅已經在經貿上打開了壁壘,而且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合作開發也進入了緊鼓密鑼的實施階段。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重要的一條國際河流,被譽稱為未來的“黃金水道”。2004年10月,第三屆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部長級會議原則通過了有關建造由中國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亞鐵路計劃。2006年9月8日,中國發改委副主任杜鷹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參加了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第八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就加快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建設問題達成了共識,即中國與東盟共建泛亞鐵路可望在2015年建成。

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全長5000公裏,連接新加坡與中國南部,途徑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總投資額約150億美元,僅輔線就將耗資約18億美元。專家指出,一旦鐵路開始建設,將為沿途各國的製造業、物流業帶來巨大商機;建成之後,中國的能源運輸安全也將大有保障。而更重要的是,這一計劃一旦實施,它將把中國、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重要的南北經濟走廊。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預示著國際經濟和貿易將發生格局性的變化。如果中國和東盟之間打破關稅壁壘和技術壁壘,無疑將大大拓寬雙方的貿易規模,同時在這一區域合作組織框架下,通過貿易轉移、貿易創造產生新的規模經濟效應,將促使中國和東盟國家實現雙贏。據初步計算,到2012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總人口將高達17億,共有國內生產總值2萬多億美元。根據中國--東盟專家組的研究分析表明,自由貿易區建成後,中國向東盟國家的出口將增加55%,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也將增加48%。到那時,在世界三大經濟集團中,從人口看,中國--東盟超過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從國內生產總值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比歐盟和北美的自由貿易區的國內生產總值低一些;但從進出口貿易進行考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對外貿易額要低於歐盟,卻高於北美自由貿易區。從整體看,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將大大加強它與北美、歐盟相匹敵的競爭力,加強防範和抵禦經濟危機能力,減緩經濟全球化衝擊。建立中國--東盟經濟貿易區,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獲得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中國可以和東盟各成員國優勢互補。在中國-亞洲自由貿易區的合作框架下,中國可以把石油原料運往新加坡提煉,然後賣給日本。新加坡可以通過資金現代經營方法,協助中國推動現代商業改革。此外,通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可以大大增加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從長遠看,提高中國勞動力和人口的生活素質。(注解33,“建立自由貿易區--中國和東盟的必然選擇”,《企業服務網》,2002年5月21日。)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啟動,不僅會提高中國和東盟在亞洲的地位,進而改變整個亞洲的經濟格局,更重要的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體現的是真正的規模經濟,其產生的倍乘效應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分。

最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也為亞洲自由貿易區和亞洲統一貨幣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