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放棄,新生,領略征途的美景(3 / 3)

心靈明鏡

掛念會讓人身心疲憊,沉浸在對過去的思念當中。如果忘不了就必須要學會把它當做美好的回憶,不能太多地牽腸掛肚,以免讓自己見不到光明。當你放棄了不該的人不該的事,你會發現,生活還是那麼美好!

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

當你孤單落寞的時候,你會想起誰呢?當你需要陪伴的時候,你想和誰在一起呢?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自己喜歡的人。可是,茫茫人海,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是一種福分,如果還沒有遇到自己喜歡的人那就需要一種緣分。

如果,你喜歡的人不一定喜歡你,這時你就麻煩了,你不光要承受孤單寂寞的煎熬,還要麵對喜歡的人的冷眼旁觀。這時,在你喜歡的人麵前你該怎麼辦呢?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隻要默默地祝福他就行了;如果你喜歡的人同樣喜歡你,你可以和他侃侃而談,把你心中的不快向他傾吐,這樣你一個人的悲傷兩個人分享,你的悲傷就可以減半甚至化為灰燼。當然,如果你不懂得向你喜歡的人說出你的心聲,你喜歡的人可能永遠不會明白你的心。

有一個男孩暗戀一個女孩,但苦於羞澀他未敢向女孩開口。他天天沉浸在寂寞與幻想當中,希望女孩有一天可以喜歡上他,主動向他開口示愛。可是,女孩也天生內向,並不明白男孩暗戀著她。女孩也喜歡男孩,可是她也不敢向男孩開口。這樣,一日一日,時間拖延著,女孩嫁給了一個她不喜歡的男孩,男孩也娶了一個他不喜歡的女孩。直到有一天,當女孩向他說出她曾經喜歡過他時,男孩才恍然大悟,可是為時已晚。女孩聽了男孩對自己的愛慕之後也後悔不迭。

男孩沒有和女孩走到一起,他們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可能不會幸福。可是,男孩和女孩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呢?關鍵在於他們在孤獨寂寞的時候不懂得向自己喜歡的人傾訴衷腸,從而一再錯過,像兩顆擦肩而過的流星再也沒有相遇的機會。

同樣,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你可能痛苦無比,你多麼想在你孤單落寞的時候和他在一起,可他卻對你的示好愛答不理。對於這種情況,你該怎麼做呢?向你喜歡的人坦白,你是最優秀的,如果仍達不到效果,那就要讓他明白,你可以給他帶來幸福,讓他活在快樂當中。

然而,遇到你喜歡的人也正好喜歡你實在不容易,當你被你不喜歡的人喜歡,不要坦然地把他拒之門外,當不了伴侶可以當知己,當不了戀人可以當知音。鍾子期當初遇到俞伯牙的時候,雖然他們身份地位相差很遠,但心靈相通,成就了高山流水的佳話;紅拂女當初遇上了李靖,雖然並不知道他的身份,但甘願和他走到一起,才能最終和李靖共同為初唐的事業鞠躬盡瘁。相反,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錯過的往往會活在猶豫與追憶當中。漢元帝當初遇到了王昭君,隻是由於太聽信毛延壽的讒言,最終使一個美人兒遠嫁塞外,徒留一身遺憾;曹植當初遇到了甄氏,可憐甄氏已經是哥哥曹丕的妻子,曹植隻可活在可望不可即的痛苦當中,最終作了一首《洛神賦》表達對嫂子甄氏的愛戀。當然,古人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除了有曆史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心理的因素。試想想看,就算外界多麼不如意,如果兩情相悅、誌趣相投,別人再怎麼強分能分開他們嗎?

中國有句俗話:“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如果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一種福分,如果不是異性,我們就不能渴望與其相濡以沫、共度人生。我們可以和其成為朋友,共訴理想、人生抱負,共同為未來開拓、前進。劉備、張飛、關羽相互喜歡、相互欣賞,他們結拜為兄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在我國曆史上被傳為美談;安妮·沙利文老師喜愛海倫·凱勒,甘願來到她身邊,把畢生寶貴的時間都獻給了她,使得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最終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死後和安妮·沙利文老師葬在一起。所有這些說明了什麼?所有這些說明了無論是誰隻要是我們喜歡的,隻要和其在一起都會擦出火花,避免了孤獨寂寞的折磨。

我們會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而有所成就,不再因為一個人孤獨落寞,終日走不出寂寞的包圍圈。如果林黛玉能坦然相對,和賈寶玉、薛寶釵相處融洽,最終薛寶釵可能不會搶了她的寶玉,留下黛玉一個人寂寂寞寞在含恨帶怨中悵然離世。多麼可悲的結局,相互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然而,事實往往就這麼捉弄人。當我們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輕易就否定了自己,不要認為生不逢時、社會不公,埋怨無濟於事,隻要我們做到了心安理得,既然不能在一起就相互祝福,我們會因為彼此的相互體諒使彼此的情誼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蘇東坡在妻子去世後,“十年生死兩茫茫”,卻沒有因為妻子的去世而沉淪、墮落,他仍能在妻子去世後的日子裏安然地活著。我們姑且不去談論那些相反的一麵,單看我們身邊,有的人因為自己喜歡的人不能和自己在一起,哭天抹淚、痛不欲生,何苦呢?天大地大,說不定你還會遇到更喜歡的人。放寬心吧,看淡一切,不能因為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忍受著痛苦的煎熬,在寂寞中喪失了自我。人要學會放下,說不定由於你一時的放下,就會柳暗花明,遇到那個喜歡你你又喜歡的人。

心靈明鏡

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不要痛不欲生,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坦然地走下去,就算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說不定還會遇到另外一個喜歡的人。你會由於自己的改變而重獲新生。人生很難預測,做到了不去太多地強求,你就是一個明智的人,能拿得起、放得下。

下坡路上的風景

古人雲:“退一步海闊天空。”當你前進的路上荊棘叢生需要休息的時候,要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必要的時候退步,退步能讓你看到異樣的風景。

人生的路就宛如爬山,每一處都有讓人驚心動魄的景致。如果一個人一味地認為山頂上的風景是最好的,當他爬到了山頂,雄鷹盤旋、風疾猿嘯,倒不如山麓鳥語花香、流水潺潺,更有一番美感。

有一隻狗熊,它去田地裏掰玉米。它一邊掰一邊往前走,遇到了大的玉米就把手中小個子的玉米丟掉,這樣,它掰完了一片地,仍兩手空空。

為什麼狗熊到最後沒有掰到玉米呢?關鍵在於它不知道手中已是最大的玉米或者已經錯過了最大的玉米。如果狗熊掰到大的一個玉米時,不去太多地奢求,它會最終掰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玉米。隻可惜狗熊一味地向前走不知道回頭,到頭來隻能兩手空空。

同樣的道理,在人生路上,一個人不可以一味地向前走。當他累了疲倦的時候需要休息下來。必要的時候,該退的時候就退,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一位官員,他活得很累,天天在官場上和人鉤心鬥角、機關算盡。官員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可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後來,官員實在承受不了官場上的腐敗、黑暗,他辭官回家了。在回到家裏後,官員反而過得清閑、自在。他有溫柔賢惠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孩子,幾畝田地,一架古琴,一窪池塘,一群白鵝。天天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宛如做了神仙,官員感覺很幸福。

其實,如果官員不走回頭路的話,在官場上拚得你死我活、頭破血流,不是舉步維艱就是兩敗俱傷。何必要那麼對自己呢?該退步的時候就要退步,人生不可毫無顧忌地向前,以免進亦憂退亦憂,使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聽說過“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吧,如果一味地向前,如果前麵沒有草隻有沙漠,那麼結果會怎麼樣呢?馬隻有被餓死。要是馬知道回頭的話,除了可以保全它的性命,也可以使它得到休養生息。陶淵明因為和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鬥米而折腰,他選擇了歸隱,成為了我國田園詩派的開創者;南丁格爾因為有理想,她寧願舍棄上流社會的生活,甘願做一個平凡的護士,成為了護理的開山鼻祖。在我們身邊,同樣的例子多得是。有的人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優越工作,他寧願選擇去窮鄉僻壤教書,哺育一代又一代的鄉村孩子;有的人舍棄了國外豐厚的待遇,他寧願選擇回國,撲到祖國現代化的建設事業上;更有的人知道適時讓步,由於讓步,成就了他的另一番人生。

有一位女教師,她的丈夫在大城市裏工作,她在一個小山村裏教書。丈夫認為她那樣太屈才,就把她調到了大城市裏。在大城市裏,由於她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適合這裏,女教師覺得不能充分發揮她的價值,就和丈夫商量要重返山村。丈夫起初不同意,但經不住妻子的再三請求,便答應了妻子。女教師重又回到了山村。她在山村裏專心地教書,給那個貧窮的角落帶來了甘露。十幾年如一日,由於女教師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她受到了市教委的特別表彰,而且由於她讓山村裏的孩子們煥然一新,山村的許多村民都把她當成神的化身,對她崇敬有加。

女教師因為走回頭路讓人生與眾不同,如果女教師在大城市裏工作的話,她在眾多優秀的教師中很難出頭。好在她適時回頭,在寂寞中以自己的付出贏得特殊的榮譽。

對於我們來說道理是同樣的,如果一個地方不再適合自己的發展,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們有必要該退的就退。有時,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遠遠比在一個不合適的地方多幹十幾年還要出色得多。例如,如果你是一個體育健兒,你選擇去做技術,肯定得不到合理的鍛煉。同樣的道理,對於作家,如果他非要去當體育健兒,那肯定不如他寫作來得容易。

不要顧慮得太多,不要認為隻有前進才能成功。想想看,如果一個人走在一條道路上,前麵是懸崖,該怎麼辦呢?是前進還是後退呢?這時,如果夠聰明的話,他會選擇後退而不是前進,因為前進隻會使他死無葬身之地,而退後思考,他才有可能去選擇其他的路,說不定在其他的路上會走得更遠、更為開闊。

聽過“螞蟻爬牆”的故事吧,說是有一隻螞蟻,它一個勁兒地往牆上爬,爬上去掉下來,如此反複,它不去退一步去繞道,而是一根筋地向前衝,結果雞蛋碰石頭,它被活活地累死了。

人生何必如此呢?為了一點聲譽、為了一點利益,一味地向前衝?殊不知在一門心思向前衝的時候,往往會栽得很慘。

“高處不勝寒”,我們要引以為戒。該退步的時候要知道適時地退步,說不定你已經錯過了美好的,由於你適時地退步思考,你可能會抓住更美好的,讓人生有一個質的飛躍。相反,如果你無所顧忌地向前衝,除了被別人認為沒有腦子之外,所能剩下的就是在衝過了之後被絆倒再也爬不起來了。

有人說,退讓誰都會,退步隻會使人落後。的確,每個人都會退,但是退不是讓人停滯不前或後退,而是讓人韜光養晦,明白他真正的方向,不可漫無目的地前進,要在明確自己的正確方向後再向前邁進,否則,由於一時選錯了方向,會使他誤入歧途。

心靈明鏡

好馬要吃回頭草,下坡路上的風景或許更美。我們不可毫無顧忌地向上攀登,如果攀登到山頂,什麼也沒有,豈不遺憾?倒不如留意走過的路程中花香淡淡、流水溪聲,更能讓人賞心悅目。人生不得不適時地退讓,退一步海闊天空,否則,隻進不退,就宛如射出去的子彈,再也沒有回過來的可能。

輸了也是一種美德

生活中,人們大多渴望“贏”,而不願意“輸”,殊不知沒有“輸”就不會有“贏”,有“贏”的可能就有“輸”的危險。

人們常常要和這些字眼打交道,例如堅忍不拔、永不言退、百折不撓、前赴後繼……如果一個人做到了這些,他必須要學會認輸。

輸,並不是讓人瞧不起的事,它是一種美德。會認輸的人,就如車輪陷進泥塘裏知道及時倒車,如果不知道及時倒車的話,永遠也離不開那個泥塘,而且有可能越陷越深。而隻有認輸的人,知道適時後退,才有可能走出旋窩。

有人說,“認輸誰不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認輸的人比比皆是。在你走上了社會之後,你要參加工作,可能要和某些人打交道,如果你凡事咄咄逼人、讓人覺得勢不可當的話,誰會和你走得親近、和你分享你們彼此之間的秘密呢?而隻有善於認輸,才能進一步贏得別人的信任,進而順利開展下一步的工作。當然,認輸並不是讓一個人無止休地妥協,如果一個人無原則地妥協,會讓別人一再欺負,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或損失。

在現在社會,你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很要強,認為別人都應該服從你的指揮。試想想看,如果別人也都像你那樣希望去操控別人,那麼有誰願意被操控呢?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當中,都不要過於爭強好勝,要知道,不會認輸的人不會贏得別人的支持,當然也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或許,你會這麼認為,人應該大無畏地向前進,可是,一味地向前進不知道後退難免有後悔的時候。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想當一個作家,天天大量地寫作,不知厭倦,如果你寫的都是垃圾作品的話,而你又不聽別人的勸誡,你能算得上一個優秀的作家嗎?而隻有你放棄你手頭上的工作,認真地規範一下自己,數量固然重要,然而質量更為重要,如果你既有數量又有質量,那麼,你無疑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了。如果你沒有質量,縱使你寫了千卷萬卷,你也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試想想看,曹雪芹因為寫了一部《紅樓夢》而彪炳千秋,要是他一輩子寫了大量的文章,每一部都寫得馬馬虎虎,他能成為人們廣為傳揚的文豪嗎?

所以,輸並不可怕,認輸是一種美德,隻要知道為什麼輸,不去爭強好勝,就會輸中見贏。否則,縱使贏得了一點點,最終也隻會輸得更慘。

心靈明鏡

“輸”了的時候,要忍受其中的煎熬,隻有甘於“輸”,不被一些光亮的字眼迷昏了頭腦,才能在“輸”的寂寞中百折不撓。一個人要以這種精神克服“輸”的困難期,熬過“輸”的痛苦,迎來最終“贏”的勝利。

§§第二篇 感恩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