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起伏,坎坷,品味人生的顛簸(3 / 3)

人不應該過多地奢求,在你擁有的時候,要拿得起放得下。你不可能一帆風順,你現在節節高升,有可能將來呼啦啦一跌千丈,巨大的心理落差會讓你無法應對。與其那樣,不如從現在開始,不要過多地計較功名與利祿,不可太出風頭,抬頭做人,低頭做事或許對你是一種更好的策略。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你今天扶搖直上明天一落千丈。隻要你看淡了得失,任雲卷雲舒、花開花落,在寂寞中去品味、去做自己的工作,你就會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心靈明鏡

出頭太早往往退縮得越快,就像先出頭的椽子先爛一樣。人隻有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重塑自我,才會厚積薄發。否則,不知道寂寞的滋味,總活在光環當中,等光環退去的那一天,你將吞食自己種下的苦果。

有一種修行叫寂寞

寂寞,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嚐到的滋味。寂寞後,人生會不同,因為寂寞中每個人對待的不同。要知道,寂寞是一個休養生息的過程,沒有寂寞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寂寞,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和寂寞打交道。

在寂寞在所難免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知道應該怎樣對待寂寞。把寂寞看成我們的修養過程,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未必不重要。寂寞中我們可以更好地去沉澱自我,寂寞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進自我。寂寞是我們通往成功前的必要階段,沒有人可以避免寂寞。

在我們寂寞的時候,要勇於接受接下來的日子,沒有人一生來就會時刻光輝耀眼著,他必須要和寂寞打交道。在寂寞的時候,不知道去修養自己,認為自己的人生滑落,從而自怨自艾的話,隻會走到人生的終點。像有的電影明星,因為耐不住落魄後的寂寞,選擇了輕生。也有的人,因為不甘心會寂寞,結果在寂寞中喪失了自我。就象是盛世繁華終散場,有的人在經過了一場奢侈的生活之後,耐不了落魄後的寂寞,認為人生不應該反複無常,結果他們抱著無比憤恨的心態,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就此滿懷悔恨地度過。而有的人,即使落魄人生不盡如意,也不去過多地計較,從而在他們寂寞的時候,更好地去發現自己的不足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他才能不寂寞。

寂寞是一種修行的過程,我們敬仰的佛家大部分人也都是在寂寞中度過。沒有了寂寞,就可能不會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後的東山再起;沒有了寂寞,就可能不會有文學家曹雪芹家境衰敗之後發憤圖強要寫一本書的可能。在很多人不寂寞之前,他必須要耐得住寂寞。我們小時候讀過的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大多數家境貧窮,或者知道自己努力,然後,“寒窗十載”,才有可能最終功名在握,或者風風光光地成為讓別人驕傲的對象。

我們每個人的機遇不同,然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在成功之前有一個過程它就是寂寞,我們很難逃脫。我們必須要接受寂寞,在寂寞中潛心地修養自己,我們才會在一段時間之後不寂寞。

沒有人不寂寞就可以光彩終生,寂寞是成功人士的常客。隻有耐得了寂寞,在寂寞的時候潛心地去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力圖改進,就會很快地不再寂寞。而要是因為是上天對自己苛刻的安排,除了會怨恨,能有人生再突破的時刻嗎?

人生不可能不寂寞,寂寞是一種修行的過程。這就要看我們在寂寞中如何去修行了,耐不了寂寞的人他隻會寂寞,耐得了寂寞的人他才會不寂寞。

我們常常聽過這樣的故事,說古代某位道士或法師,他們閉關修煉,最終成了仙。還聽過這樣的故事,白娘子修行一千多年才可能成為人甚至成為仙。而修行的人有許多,單單就是個別的人能修成正果,這是為什麼呢?前麵已經說過,寂寞的修行程度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在任何一個偉人出現之前,他一定經過了太多時間的煎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日可以達到的。就象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在台上很好地表現一分鍾,就要有十年背後的修行,如果不去潛心修行,縱使給你無數次機會,你也不會成功。

人有必要在寂寞的時候不去感慨,寂寞是值得我們利用的一段時刻。在寂寞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為什麼要寂寞,然後去完善自我,就會不寂寞。

很難說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是寂寞的人生,但人人難免了寂寞。我們有必要在寂寞的時候反省自我,這樣,才會懂得怎樣能夠讓自己的人生不寂寞,才會真正地達到物我合一、動靜融合,人生不再寂寞。

心靈明鏡

寂寞是在所難免的,但可以把寂寞看成是一種修行。隻要寂寞的時候潛心地去反省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不怕不再出頭了。

做小人物的智慧

人有小人物與大人物之分,人人都想做大人物,然而大多數人都是小人物。怎樣能從小人物中突圍,成為大人物呢?答案很簡單:做好小人物!

有人說,小人物多沒有意思,天天做著平淡、瑣碎的事情,而大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小人物十分羨慕大人物的效應,然而自己隻是小人物,他們時常為自己不夠像大人物那樣“威風”而煩惱。

大人物也是從小人物過來的,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大人物。在你還沒有成為大人物之前,你就應該做好小人物。你做不好小人物,就無法成為大人物。

我們知道,做人很難,做大人物更難。那些大人物表麵上看來很風光,你可知道他們心裏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有的大人物因為耐不住打擊、寂寞選擇了走向沒落,有的大人物即使天塌了照樣能泰然處之。在你沒有成為大人物之前,你應該明白,當遇到人生的風雨時,你能否泰然地應對?能否在各種流言飛語、大風大浪麵前保持一顆淡然的心?如果你做不到,不如甘心做你的小人物。因為,作為大人物如果承受不了那些壓力,他會活得很累,活得很憔悴。

作為一個小人物,要從現在開始,加強內心的修煉,為將來成為大人物作鋪墊。你從現在的小人物成為大人物需要一個過程,大人物往往是經曆一番磨礪之後才苦盡甘來的。人應該沉下心來,加強內心的修煉,才會積少成多,從平凡的人到名人,從名人到偉人。

做小人物的確很難,做不好就不會成為大人物。沒有人可以一下子從小人物上升到大人物,如果是純屬意外,他就可能因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受到別人的非議和排擠。

人生在世,需要別人給我們一個客觀的評價。在你是小人物時,別人往往注意不到你,當你成了大人物,你就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在你成為大人物時,要讓別人認為你名副其實,不要讓別人覺得你徒有虛表。而要想名副其實,在你是小人物時,就應該加強對自身的修煉。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打好腳下的基石,你才可能在成為大人物時鞏固自己的位置。否則,你一味地攀登,一味地超越,如果你的每一步都不牢固,當你成為大人物的時候,就會由於你內在的空虛,像大樓一樣承受不了壓力而倒塌。

心靈明鏡

做小人物很難,做大人物更難。做不好小人物,就成不了大人物。要想做好大人物,就要在做小人物的時候,走好每一步。你每一步都無懈可擊,當成為大人物的時候,別人就找不出你的缺陷。否則,你在由小人物通向大人物的途中每一步都走得不踏實,當你成為大人物時,一些小的難題都會讓你陷入困境。

光環的背後是寂寞

花開得越早,越容易凋零;人成名得越快,越容易被淘汰。你是想曇花一現,還是想永固自己的位置?其實,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時刻耀眼顯目,然而最突出的往往是那麼幾個人。每個人都想爭當那幾個名人,那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時刻閃爍光芒呢?簡單的道理就是耐得住寂寞。因為耐得住寂寞才能苦盡甘來,才能撥雲見日,從陰暗的角落裏看到暖融融的陽光。

人生有起有落,要想永立不敗之地,就不能被寂寞打倒。能在寂寞中堅持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才會在寂寞後不再寂寞,在寂寞後獲得新生。

曾經有位書生,他上京趕考,可是連連不中。為了讓父母自豪,為了使家鄉人揚眉吐氣,他在京城的郊區租了一間茅草屋,借了大量的書籍,每天研讀。書生從來不去和其他人打趣、開玩笑,他要好好地學習、增長知識,以便有一天能考中狀元。這樣,寒來暑往,十年間,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風刀霜劍,書生都堅持學習著。當他有了足夠的知識後,再次去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考中了狀元。

書生成功了,為什麼和他一起科考的那麼多人偏偏隻有他成了狀元呢?道理很簡單,十年寒窗苦讀,他能耐得住其中寂寞的滋味,才贏得最後的成功。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讓別人刮目相看,要想讓別人對我們油然生敬,我們就應該做出成就。而要想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比他們更顯眼,我們就要做到比他們的成就更大。當然,每個人都想站在最高峰,讓別人敬仰,而能站在最高峰的秘訣就是能夠耐得住寂寞。

北鬥七星有七顆,然而最亮的是鬥柄倒數第二顆的開陽星,你是想做最亮的星星,還是想做其他的星星呢?我們每個人都想最為閃眼,然而閃眼的往往是鳳毛麟角,要是你急功近利,希望早一日功成名就,往往會成名得越快失利得也就越快。而隻有耐得住寂寞,你才會不寂寞,才會在寂寞中大展宏圖,一展自己的抱負。

江淹耐不住寂寞,出名趁早,最終“江郎才盡”;楊雄耐不住寂寞,恃才自傲,被曹操斷送了性命;諸葛亮耐得住寂寞,躬耕於南陽一年又一年,最終被劉備請出山輔助劉備成為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曹雪芹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劍,最終成為了中國甚至世界文壇史上最耀眼的作家之一。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如果耐不住寂寞渴望功成名就往往不會達到效果。

人活一輩子,有的人轟轟烈烈,有的人默默無聞。轟轟烈烈的人不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但如果不在寂寞中去品味,不在寂寞中去提煉自我,縱使他是多麼想建功立業,也往往會功敗垂成。成吉思汗沒有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他雖然成了世界曆史上最偉大和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但他死後還留有遺憾。這告訴了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太想讓別人崇敬,太想把自己抬高,處處炫耀自己,往往會事與願違。《狐假虎威》的故事我們聽說過吧,狐狸太聰明,如果沒有老虎的撐腰,它能那麼大膽地招搖撞騙嗎?

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要太過於渴望功成名就,不要太過於渴望站在別人的肩上。人隻有低頭,在寂寞中去追尋,才能苦盡甘來,才能在一番寂寞之後光彩照人。

心靈明鏡

人們大都渴望比別人突出,如果承受不了別人難以承受的寂寞,往往不會比別人突出。命運是公平的,不比別人多承受寂寞的煎熬,就不會比別人更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