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著力提高城市管理能力
1.加快經營城市步伐
通過實施經營城市戰略,把城市建設作為最大的產業來發展,作為最大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運用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對城市土地資本、地域空間及其他經濟要素進行聚集、重組和營運,在整個城市範圍內實現資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組建城市投資集團,建設城市旅遊開發公司,加快市政現代化建設步伐。改革城市供水、供氣、供熱、環衛、公交等的價格形成機製,引入市場機製,逐步實行企事業分離,形成投資、經營、回收的良性循環和經營城市的投融資新體製。宏觀調控土地價格,規範房地產開發市場,促進城市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加強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現代化水平
成立城市綜合執法局,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執法權工作,徹底解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職責不清、交叉執法、相互扯皮和重複收費的狀況,形成城市管理的長效機製。改革城市公共管理方式,推進管理體製創新,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切實轉變政府部門職能,積極培育扶持社會自治組織,引導企業、社會中介和自治組織參與城市管理和經營,鼓勵社會力量在環衛、物業管理等領域發展企業實體,逐步建立政府與社會自治組織協同管理和服務社會的工作機製。明確區、街道、社區三級責任,建立完善責任權利相統一的激勵機製,實現市容市貌、市政設施、環衛作業、園林綠化、拆遷安置等工作的長效化管理。加強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健全完善城市社區管理網絡。
3.開展城市雙創工作
重點開展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環境汙染、食品衛生與傳染病防治、城鄉結合部、單位和窗口單位環境衛生六項整治活動,加快市政、環保、綠化、市場、交通五大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工作。通過雙創工作,使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五)著力提高城市可持續能力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兩方麵:三次產業比例要調優,增加二、三產特別是三產的比重;由資源依賴過量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型轉變。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城市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管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著力把兩區六園,特別是榆林經濟開發區、錦界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循環經濟示範區。圍繞大型龍頭企業,提升企業集約化程度,強化關聯企業集中、協作、配套程度,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耗,減少汙染。
加強城市環境建設,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適應人們對未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依靠科學手段加強市區及市域大環境綠化建設及養護,進一步搞好居住區綠地、公共綠地、單位綠地、河道及公路沿線綠化的建設。擴大湖泊水麵,提高綠化美化層次和水平,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城市綠化係統。加強風沙危害區的植樹造林和科學治理,防治風沙危害。依靠科技進步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和節水型農業,廣泛利用新技術推進工業節水、城市節水及汙水處理與水資源再生利用。加強城市清潔能源建設,逐步增大天然氣、電能在城市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城市的電氣化水平。
在榆林大力發展現代城市經濟,是一個嶄新的事業,也是一個係統工程。我們一定要舉全市之力,以能源化工基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著力培育城市發展的五個能力,打造六大產業集群。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一個新興能源新都、大漠文化名城將在國人驚歎中崛起於世界城市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