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希望來自於絕望(Hope from despair)(2 / 3)

在一個功利主義價值觀極為流行的特殊的社會,人的生存方式與動物的生存方式的本質區別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並強調的,“普遍的愛”是我們更應該強調的,否則我們的社會就會陷入巨大的混亂之中,人人都會陷入一種生存恐懼和安全感之中,幾乎所有的社會成員都會互為仇敵。每個人很少顧及他人,都隻為自己生活。每個人隻考慮與社會利益背道而馳的私人利益,隻受自己的欲望支配。人對人猶如豺狼,人們比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野人還要不幸。為人們滿足攫取權力和金錢的欲望提供精神支持的是這個功利主義時代的價值觀,它本質上是一種反文明、反人性的道德,這不是可靠的信仰資源,也不可能對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發生積極的影響,除了讓人們陷入一種缺乏安全感的生存恐懼之中,除了製造巨大的混亂,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美好的、積極的東西。

絕望表達的不僅僅是對希望的喪失,還是一種毫無希望的懷疑,一種對事物的憂心忡忡的分裂的情緒。絕望墜入了深不見底的深淵,因為它超出了人們正常的、合理的懷疑。絕望是人的原罪,因為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不可剔除的貪婪和自私,甚至殘忍,要想讓人類隻有純粹的愛,那無疑是希望太陽從西邊升起來。絕望也不能與焦慮的狀態相互混淆,因為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對一切不好的事物和現象存在擔憂,在焦慮狀態中有著正義的靈魂,之所以焦慮,因為還心存一線希望。而絕望是原罪,它反對跟愛與信仰共同屬於基督教的基本美德的一切希望。放棄希望的人,就是對靈魂和上帝嚴重的犯罪和褻讀。

且不說2012末日預言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恐慌,我就談談為什麼人們會產生焦慮和絕望的情緒。對於“2012世界末日”本身來說,人們現在都知道他是根據瑪雅曆法的傳說所誤傳的一個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的預言,同時也知道也許這個預言可能是永遠也不會變成現實的謊言。但是,人們為何在了解了這個預言後普遍感到焦慮和絕望?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問題。我想,之所以會有普遍的焦慮感和絕望感,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社會風氣的敗壞和文明的墮落讓我們時代的人喘不過氣來,物欲的世界造成了人們普遍的心裏空虛,焦慮感由此而生。二、近年來尤其是2010年頻發的天災不斷,人禍泛濫,這些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擊潰了我們原本已經脆弱的心,帶給我們心理上的恐慌感,絕望隨之而來。

文化陷入災難之中,我們無法自由掃除它最壓抑性的傾向。人類為了無畏懼的生活或安定的生存而發明和製造、改造生產設備,而忽略了精神的重建。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著人,不但將人變得機械和麻木,並且還壓製許多自由的東西。一切都在顛倒,人們看到了時代的精彩,同時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無奈,很多事情都在不合理中漸漸變得合理,傳統的觀念經不起時代潮流的衝擊,我們堅守的精神防線坍塌,衛道者是可笑的,一切舊有的東西被迫給新潮讓路,生活看起來瘋狂而火爆,但人們原本淳樸的情感世界趨於冰潔,一切都變得陌生又冷漠,仿佛全部都倒轉了。這種倒轉不是倫理學或心理學的事情。

自相矛盾的似乎並非關於新社會製度的觀念,社會本身正在或已經按日漸增長的計劃性方向改變了基本製度。雖然我們不滿自然資源被不合理地開發,但既然為了普遍滿足基本需求而發展,我們隻好默認,因為沒有人敢說自己生活在真空中,也沒有人說他不會使用這些資源,所以,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是社會安定的先決條件,那麼不合理的開發,甚至貪婪的掠奪都變成了合理的事業。大量開采自然資源,使得環境惡化,而由人們的生命健康埋單,從量變到質變,資源越來越少了,而城市化的建設越來越多了,一個自由合理的社會隻能在這個基礎上產生。

那些能夠設想安定生存的製度,公然蔑視傳統的關於自由管理和集權管理、民主管理和權力主義管理的分類。真正的個人自決的目標取決於社會對必需品的生產和分配的有效控製。在這裏,失去剝削特點的技術合理性,是為所有人有計劃地發展可利用的資源的唯一標準和指南。在基本服務和商品的生產與分配上的自決將是浪費性的。這是一種真正技術的工作,它有助於減輕精神勞動和體力勞動。在這一領域,如果集中控製為有意義的自決確立了先決條件,那麼集中控製就是合理的。於是,有意義的自決可以在己的王國裏,如在關於經濟剩餘品的生產和分配的決定上,在個人生活上才是有效的。

畢竟存在著一些事實:不人道、戰爭的持久威脅、侵略性擴張的需要、對生產力的浪費和限製、整體的日漸不合理性、加劇化了的剝削……它們全都指出了一個曆史的替代目標——為了滿足基本需求,把閑暇變成自由時間,以最少限度的勞力有計劃地使用資源,平息一切關於生存的鬥爭。但這些替代目標和事實的存在,就如一些無言的客體組成的沒有主體的世界,沒有能按新的方向驅動這些客體的實踐,就如一些毫無聯係的片斷。辯證概念在理論基礎和經驗基礎上表達了它自身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