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在吃飯前都要向上帝禱告,並且內心存在懺悔,無論這種行為是一種生活習慣,還是一種傳統的儀式,它在西方人心中顯得尤為重要。自覺的懺悔精神和強烈的罪感意識,使懺悔成為西方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及生活,成為西方那些宗教信仰者的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俄狄浦斯殺父娶母,沒有比這更大的不幸和罪孽了。但是俄狄浦斯戳穿自己的雙眼,再把自己放逐到過去被他父親放逐的喀泰戎山地上,生死聽從神意,就這樣他自己懲罰了自己,贖清了自己的罪孽,“國王俄狄浦斯已經消逝了。不再有電火在空中閃擊,不再有雷霆的轟震,不再有暴風雨橫掃樹林。空氣寧靜而澄清。地府的黑門無聲地張開,解脫了老人的一切痛苦和悔恨,好像被載在精靈的翅膀上,降落到地府的深處去了。”這是古希臘以懺悔為主題的神話故事,以其情感內容的豐富和倫理境界的崇高,為“罪與罰”奠定了穩定的道德基礎,表征著西方人對“罪”的理解,顯示了擔當懲罰的道德勇氣和自我懺悔的道德自覺。
據說新西蘭的生態環境確是當今地球上最好的,綠化麵積占90%以上,曆屆的執政者為保獲本國的生態環境,采取不開礦、不練鋼、不開采石油的措施,汽車和鋼材全靠進口,為避免造成環境汙染,牛羊等皮革都是以半成品直接出口,沒有皮革加工廠。處在地震帶上的新西蘭,住房多為木製平方,房頂上沒有煙囪,取暖做飯主要用電,隻要給新西蘭環保帶來破壞的產業,不管收益有多大國家都不允許開發。新西蘭的政府和國民都非常重視對他們生態環境的保護,希望他們的國家是地球留給人類的最後一片淨土。新西蘭是一個宗教信仰比較成熟的國家,無宗教信仰的人隻有26%。由於有著很強的宗教意識,由於對人間罪錯的極度敏感,所以,在新西蘭人的情感世界裏,對人和萬物的愛具有高於一切的意義。這種“聖愛”跨越了一般愛的局限性和狹隘性而臻達宗教的境界。新西蘭人大都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心地單純,是社會中純潔而高尚的道德力量。他們中間有的盡管從來沒有做過錯事,始終保持著健康、道德的生活狀態,但是他們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寧的——他們為弱者的不幸和社會的不公而痛苦,自願擔荷社會的罪責,把為他人謀求幸福當做自己的責任。有了聖愛的心靈,不能對他人的痛苦無動於衷,不能容忍任何虛妄的自大。心懷聖愛者是用悲憫的眼睛看一切的,視別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甚至覺得他人的罪惡和不幸裏也有自己的責任,由罪感導致的不安和焦慮,更是經常性地折磨著他們的靈魂。
災難是來自上帝的懲罰,因為人類的貪婪和殘忍已經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很少有人信仰上帝了,這裏的上帝就是天,就是大自然。人們常說的“敬天愛人”、“天人合一”都是一個概念,而很少有人做到。即便還有很多人信仰上帝,但真正虔誠信仰的人還是不多,甚至有些人信仰是迫於傳統的一種禮教或風俗,有些人信仰上帝,不是有所求就是為自己的心理尋得一個具有安慰性質的保護傘,這種信仰是試探性的,即:就算信了也不損失什麼,如果上帝存在那我也能得到憫護,如果上帝不存在,我也不會失去什麼。信仰在很多人眼裏不過隻是個形式。
災難來臨時,僅僅懺悔或禱告就能化解嗎?顯然不能。“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腿”,這有什麼用呢?所以說,單純的懺悔是毫無意義的,懺悔之後便是行動,承認錯誤了就要改錯,否則等錯誤造成嚴重後果的時候才來認識並挽救,那就是真正的亡羊補牢了。人們首先要真正做到敬天愛人,天人合一,從現在開始就做起,做一個真正的、合格的人。而對於一個國家,如果能盡可能地保護環境,珍惜資源,那麼上帝的懲罰或許就會來得更晚一些,甚至上帝並不會懲罰信他,並愛他的人類。
據聖經上說,耶和華是在認定所多瑪人的罪大惡極之後,要給嚴厲的懲罰。亞伯拉罕走上前來問道:“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麼?假若那城裏有五十個義人,你還要剿滅那地方麼?不為城裏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麼?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您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在繼續提問之中,將義人的數量一直減少到十個:“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假若在那裏見有十個呢?”耶和華的回答:“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事實上,義人所代表的就是人的“善”,並非是由義人的多少來決定善的大小的,因而五十個義人與十個義人,十個義人與一個義人,都具有同樣的意義,也就是“善”的存在並不是以義人的多少來衡量的。當年大洪水爆發時的挪亞,與如今毀滅所多瑪時的羅得,應該是等量齊觀的義人,否則羅得就不會幸免於難。
人們都是有罪的,人間沒有絕對審判者,隻有上帝是最終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