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聖經》的啟示(Revelation Bible)(3 / 3)

事實上是,無論是以禮拜形式出現的基督教的致富概念,還是以哲學對話形式出現的柏拉圖的致富概念,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似乎都是神話性的,都試圖把彼岸的世界當作人的完善和真實世界來談論。而在此岸世界中,這種本質不能得到完滿的實現,正如耶穌向上帝所禱告的那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隻求你保守他們脫離罪惡。”(Jhn 17:15)無論是何種至福概念,都是一種善根,雖然它不能在此岸世界中得以實現,但它可以把此岸世界的生活確定為一種渴望和追求、探索彼岸世界的生活。那一種沒有時間和曆史的王國,是柏拉圖設想的精神王國。因為柏拉圖注重的是人性本質,人性是單純的,是上帝賜予的,人性不取決於時間和曆史。

我們可以發現,如今的人有一種道德冷淡症,這種並不是一種偶或一見的孤立現象,而是表征著近世以來的意義感、趣味感和道德觀念的殘缺和危機。到處都是缺乏理性意識和放縱情感的人,到處都是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圖的人,到處都是崇拜權力和追求物欲的人,到處都是及時享樂和損人利己的人,到處都是隻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的上帝的人;他們嘲笑信仰上帝的人,蔑視聖賢們的指責,都在遠離柏拉圖的“理想國”的地方快活度日。

“看哪!我將一切更新了。”(啟,21:5)人有不斷造就新際遇的將來,同樣也有塑造其性格的過去。人是一種曆史的存在,本質上是一種暫時的存在物,這是基督教關於人的概念。它認為人超越塵世之後的未來將是一種全新的未來。接著就是新天地了,約翰和保羅都預見到這種新景象。約翰說:“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約壹,2:8)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但是,這種全新的境界以及全新的世界是不可見的,人類看不到它也領悟不了它。因為耶穌對上帝禱告說:“正如你父在我裏麵,我在你裏麵,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麵。”(Jhn 17:21)所以,我們的新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麵。”(西,3:3)這裏其實有一個重大的啟示,那就是,隻有我們活在上帝的愛裏,讓他人活在自己的愛裏,按照上帝的意旨與人為善,心存感恩,那麼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必然不會毀於上帝末日的審判,因為上帝起初創造了它,就不會毀滅它。還因為眾先知們、耶穌來世間布道,傳達上帝的福音,並試圖用犧牲生命來更新這個世界,希望人類能懺悔,能真正領悟到上帝的存在和威嚴,並信仰上帝,遵守上帝的道,成就上帝的義。

但是,“將來如何,還未顯明。”(約壹,3:2)。這種未知的將來以某種方式表現在教會的禮拜之中,表現在作為聖靈感召下的信徒的摯愛之中。誰也看不到將來會如何,也無法預知將來會如何,將來會如何隻是一種深切的盼望,它意味著在麵臨黑暗和死亡時迎接上帝的未來。將來會如何也是一種對未來世界的信仰:“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隻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須忍耐等候。”(羅,8:24——5)。這種盼望或信仰就是隨時準備接受上帝給予的未知的未來——要麼在以基督耶穌拯救下而人人都具有虔誠信仰的、有愛和善良以及正義的新的世界,要麼在以上帝末日審判下的一切將會毀滅的空虛的、轉瞬即逝的世界。

其實基督教被早期的基督教社團保留和繼承下來已經人為地改變了其本真的一麵。《聖經》中的一些話被誤解或曲解,甚至耶穌的末世論教誡以其抽象的表達形式也被早期的基督教社團極端地神話化了。雖然不久以後,保羅和約翰進行了解神話化的過程,但收效甚微。保羅認為耶穌的到來是從舊世界到新世界的轉折點,但這並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現世的事。耶穌的到來是奉了上帝差遣,因為上帝已經對他親手創造的這個人世界失望了,甚至是憤怒,於是,上帝希望通過使者來傳達他的福音,讓人類覺醒,不要毀滅於自身:“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加,4:4)現在看來,耶穌的到來對於人類的世界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如今人類正在走向毀滅,科技文明的發展並不能讓這個世界更好,而是讓這個世界毀滅。核武器、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對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都說明一點,那就是人類將要毀滅上帝賜於他們的家園,顯然,這是上帝不願看到的結果。

現在的基督徒對保羅所說的戲劇性的世界末日還停留在迷信的狀態,在我看來,這種迷信並不是真的迷信,而是一種對無神論者或異教徒報複的情緒。因為他們信仰基督,所以他們已被釋罪而且活著。他們希望未來的一天耶穌真的出現在雲端上,來主持最後的審判,他們希望上帝把除了他們之外的人都統統毀滅,以迎接他們所希望的“彌賽亞王國”。而事實上是,保羅這種抽象的神話場景並不是未來將要發生的真實的場景,保羅的意思是,耶穌的死必然喚醒人們對上帝的信仰,基督也必然會被發揚光大,“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5、26)這裏的生死以及複活說的是一種精神。到時候,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會信仰基督,他們會將上帝的兒子耶穌供上神壇,架在雲端。說耶穌出現在雲端,實際上是暗喻未來的世人必然在聖靈的感召下仰望基督,到那時候,人類就會真正的生活在彌賽亞的“理想國”,保羅期待的是一個未來的理想王國:“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Rev 11:15)說耶穌複活,是暗喻基督在人類心中的複活,說基督要作王,是暗喻基督耶穌將成為人類心中至高的王,這個王是信仰的王,就如人類將上帝視為至高無上的王一樣,直到永永遠遠。

彌賽亞王國可以說是舊世界時代與新時代之間的中間王國。先知們的布道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上帝差遣了耶穌來做最後的拯救,在中間王國的最後時刻,耶穌的犧牲必將喚醒世人的信仰,將來地球上的人類都會信仰上帝,這是上帝所喜悅的。“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到那個時候,耶穌會將這個純粹的基督王國交給天父上帝,完成他拯救的使命,一切終得更新了。這就是說,傳播福音的現在實際上是早已預期的“彌賽亞王國”的時代,這是一個“精神王國”,現在耶穌是彌賽亞,是主;而將來,上帝是主。

“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3:19)。在約翰看來,耶穌的到來和離去是一個末世論的事件。光,指的就是先知和耶穌所傳達的上帝的福音,但是世人並不認可,他們不愛光,卻愛黑暗,因此他們有很多惡行。如果世人再不覺醒,再惡下去,那麼麵臨的就是上帝的審判,末日將要來臨。“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個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12:31)被趕出去的是世人心中的“王”,他們不信上帝,崇拜人的偶像,拜物、拜權、拜金,這三樣才是世人心中的“王”。但在經過末日審判後,將會趕出世人心中的“王”,來迎接真正的王,那就是信仰,就是萬能的上帝。聖靈降臨日、耶穌的複活、耶穌的再現對約翰來說都是同一事件,而信教的人已獲得了永恒的生命。“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約,3:18)隻有信上帝,信基督,有信仰的人才可以得到救贖,其餘的人將會死於上帝的審判中。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刻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5:25)。在這種末世論期望之中,我們發現約翰努力呼喚人們的真正的信仰,所謂的“死人”暗喻那些沒有信仰的人,不信基督的人,他們與死人無異。而這些人會聽到基督的教義,會明白基督的訓誡,隻要他們也能皈依基督,就會複活,就會進入“彌賽亞”的“精神王國”。當然,約翰所說的王國,是上帝的天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好人死了以後必然進入天堂,而惡人死後必然會墜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