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間環境改變,航天員會發生體溫節律延遲、睡眠節律紊亂、內分泌代謝改變、行為機警性降低等現象,所以航天員選擇非常嚴格,原因是一般人無法完成這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就此而言,人類並不合適在地球之外活動,如果地球之外有適合人類的地方,那裏可能會演化出人,但更加可能的,是演化出另外一種智慧生物形態,他們未必呼吸我們這種大氣、適應我們這種溫度。人與地球環境,包括大氣環境、生物環境、自然環境、電離環境、地磁環境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人是地球的造物,一旦離開地球,就體會到地球的重要性,對於人類來說,地球等於是母親,人一旦離開了地球就失去了依靠。
為了盡量使航天員保持“與地球相似”的生物鍾,載人航天需要在90分鍾左右一個晝夜周期的飛行艙內進行光幹預,即通過光照強度、時段、光譜、空間分布等諸多設計,重建24小時一晝夜的地球近日節律。
航天員的飲食安排,不僅要考慮營養、消化和排泄的特殊情形,還要作為授時因子起到時間參考作用。作息安排、座艙氣壓、溫度濕度等都作為“製度”來執行,此外,長期處於狹小密閉空間的孤獨感、失重輻射等帶來的身心不適,都可能擾亂生物鍾,也都需要幹預,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每一次航天探索都一定要有女性宇航員。
所以宇宙飛船的環境設計並不隻是表麵上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生命層次的突破,將人類的活動範圍從地球發展到宇宙空間,就必須采用很多技術對地球進行模擬,以求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人類最恐懼的並不是死亡,而是不見天日的禁閉,一旦離開社會,進入沒有噪音,沒有擾攘,沒有“煩憂”的世界,陷入離群索居的環境中,也就相當於被關禁閉,而離開地球就是最大的禁閉。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是為了在地球上生存,而不是能夠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生存。因此,踏入太空而渴望回家,不隻是情感寄托,還是生命本能,甚至是一種基因上的本能,生物鍾在航天時的紊亂,終究需要回到地球才會完全恢複正常,這與在地球上飛行要倒時差,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關係。
這在地球上就有表現出來,有的人在刮風下雨的天氣心情不好,有的人在晴朗的天氣感到壓抑,外界因素也是可以影響到人類自身的,而在太空中這種影響就會被放大很多倍,麵對黑暗的太空會產生絕望和渺小的感覺,長久下去就會變得脫離社會。
這一次,國家航天局在輝煌科技公司交流了半個月,了解的越多,韓業就越感覺到輝煌科技公司的欠缺,三級文明的002好星球到底和地球的人類不一樣,這個地方的人也是如同地球一樣從火箭時代開始,經過了一千多年時間才進入離子發動機時代,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已經經過了無數次太空航行,早已經適應了這種太空旅行。
這一次航空交流之後,韓業收到了很多專家的報告,他們覺得輝煌科技的航空技術還是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到,於是韓業決定和中國航天局全麵合作,共同打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
經過一個多月的磋商,輝煌科技終於和航天局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投資1000億美元,一起實現研究資源共享,這對誰來說都很有利。
“中國航天局和輝煌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打造新的宇宙飛船,這一次強強聯合......。”2030年8月,一個不起眼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上,在火爆了幾天之後很快就被明星出軌事件掩蓋,沒有驚起一絲波瀾。
時間如流水而過,輝煌科技公司和中國航天局全力進行航空技術研究。
“中國神舟十三號飛船打造而成,這艘飛船集合了中國航天局和輝煌科技公司的所有心血,耗資1000億美元,可以在太空進行長時間航行,整艘飛船呈橢圓形,長軸300m,短軸180m,重200噸,並且擁有完備的核反應堆能源係統,整個飛船的能源係統可以自主運行50年時間。”轉眼間就到了2031年9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遍整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