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真正的宇宙飛船(2 / 3)

要克服這種困難,三級文明發明了磁層技術,利用一種磁性非常強的泡沫材料就可以讓飛船周身產生強大的局部偏轉磁場,可以很好地抵禦宇宙射線的輻射,同時反射飛船內部產生的紅外熱能輻射,延緩飛船的降溫,將飛船與宇宙真空的超低溫隔絕起來。

磁層材料技術非常複雜,輝煌科技公司僅僅在摸索階段,隻是機械地按照三級文明的技術在飛船上麵安裝一層最差的磁層材料。

隨輝煌科技宇宙飛船設計專家的到來,現場頓時火暴了起來,現場眾人都是科學研究領域的精英,能夠參與宇宙飛船的設計說明都是優秀的人才,這下專家交流時無數的專業術語,一個飛船姿態的調整都是高深的數學計算,讓韓業都很難聽懂。整整一整天,這些專家就在這裏研究這一艘飛船,期間爆發出很多爭論,看著這些四五十歲的老頭和二三十年輕人交流熱烈的樣子,韓業有一種感慨,曾經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那時候自己並沒有這個機會,如今成為了輝煌科技的領導者,卻失去了做研究員的興趣。

“如果靠著火箭發射宇宙飛船,飛船主艙的重量最多兩三噸,其餘的上百噸全部都是燃料和發動機,這就涉及到推重比問題,總體說來,火箭並不適合進行宇宙探索,那些發射後的飛船很難回收,因為沒有足夠的動力,而要讓兩三噸的宇宙飛船可以讓人在太空之中長久生存無疑是非常困難的,而最新的科技離子發動機正好解決了這一方麵,一平方米的離子發動機板可以產生35公斤的推力,剛好適合宇宙飛船的推動。”輝煌科技宇宙飛船工程師張慧介紹道。

“35公斤的推力,真是很難想象。”一旁的王文一行人有些驚歎,他們的飛船才達到每平米7公斤的推力,輝煌科技公司的發動機推力足足是他們的五倍,美國的發動機參數雖然沒有宣傳,但是推力大不了多少,最多十公斤的推力。

有了離子發動機,動力問題解決了,那麼接下來就要考慮飛船內部生態循環問題。

飛船的生態循環問題很難,需要高靈敏度的傳感器動態地監測空氣成分,以便對飛船的空氣成分實時調節,目前國內的宇宙飛船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好的解決辦法,無法長期讓飛船的環境保持適宜生存的狀態,需要氧氣瓶輔助人員進行呼吸。

而美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在登月後的幾十年裏麵這種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目前美國最高的科技水平能夠讓人在封閉的空間內生存兩年時間,而國內就短多了,上一次航空探索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沒有解決而急匆匆地返航。

從航天器繞地飛行,到空間站在軌運行,人類已經完成許多次航天活動,實現了包括登月在內的太空壯舉,在空間站連續工作生活的個人紀錄達到近一年,累積太空飛行時間的個人紀錄達到879天,太空中出艙活動停留時間紀錄約9小時,然而,迄今為止,人類最遠的足跡還隻在地月係,行星際旅行尚在展望之中,恒星際空間、恒星係空間、星係際空間仍然隻可仰望。

地球引力作用半徑約93萬公裏,從地理位置來說,人類已經邁出了地球;從引力來說,人類卻還沒有離開地球,就是如此近距離的太空活動,航天員的生命保障係統也費盡腦子,生物鍾仍然大受影響。

航天員腦電圖顯示,飛行第一個晚上睡眠很差,第二個晚上感到疲勞,平均睡眠僅5.3小時。人類感知時間的信息來源可分為三方麵:一是生物節律信息,也即“內生物鍾”;二是空間物理節律信息,如地球晝夜節律、季節節律、溫度變化、地球磁場等;三是社會時間信息,如喧鬧與沉靜的節律、作息的節律等。

在載人航天環境下,即使“內生物鍾”起作用,但空間物理節律發生改變,社會時間信息基本缺失,人的機體節律和行為節律也受到很大影響。失重狀態下,心肺節律也產生變化。

登月航天員在艙外活動和返回地球後,均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國際空間站和航天飛機乘員也發現心髒節律顯著異常,因心律失常而縮短空間站行程的事發生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