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默默無聞,窮困潦倒,苦苦掙紮,從根本上講,乃是他們的心底害怕成功,因而不敢選擇成功。
也許,他們剛剛成年時,確實非常向往成功,向往財富,他們會正常工作並製定一些計劃。但是在奮鬥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工作阻力就會慢慢增加。為了更上一層樓所需的努力似乎很艱苦。他們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值得,因而放棄努力,變得自暴自棄。
他們會自我解嘲:“我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我是個平凡的人,也不想發什麼大財了。”於是,他們省吃儉用,一輩子受苦。
一、甘於貧窮:省吃儉用過一輩子
這種人很容易認出,因為他們都盡量掩飾,使別人相信他們很快樂。
有些人甘願守著一個很有保障的很平凡的職位。他往往會花好幾個小時告訴別人他為什麼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他真會掩飾對工作的不滿)。但是人們知道他在欺騙自己,他自己也知道他在自欺欺人。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能繼續發展與成長。但是,就因為有無數的阻力,使他深信自己不適合做大事。
其實這種人已經有恐懼感,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大家反對自己,害怕發生意外,害怕失去自己已有的東西。這種人中有些很有才幹,隻因為不敢重新冒險,才願意平平淡淡度過一生。
有一位年輕人,他的生活一直處於苦苦的掙紮中。他已失業很久,後來,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不足誇耀的工作。這個年輕人已經結婚生子,他每天都設法存下幾塊錢,希望將來有一天能送他兒子進大學。他知道應該存錢留作兒子的教育費,這是他的明智之舉。用“苦戰”二字實不足以形容他的困境。像他這樣一個人,他竟對自己說:“我不想有錢。”
你還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永遠在鬧窮嗎?他們沒有想通,是他們自己甘於過窮日子。他們沒能認清自己有選擇的權利。節儉並沒有錯,有很多人也的確必須節省,否則日子根本過不下去。但這類人同樣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潛力,作出良好的選擇,大可不必把美好的事物全然拒之於門外。
然而,我們每天聽到的卻是這樣的話:“我很喜歡那個東西,但是我買不起。”“我買不起”、“我花不起”。沒錯,你是買不起,但不必掛在嘴上。隻要你不斷地說“我買不起”,那你這一輩子就真的會這樣“買不起”下去。
選擇一個比較積極的想法。你應該說:“我會買的,我要得到這個東西。”當你在心中建立了“要得到”、“要買”的想法,你就同時有了期待,就在心裏建立了希望。千萬不要摧毀你的希望,一旦你舍棄了希望,那麼你也就把自己的生活引入了挫折與失望。
有一個一文不名的年輕人,他說:“總有一天,我要到歐洲去。”坐在旁邊的朋友一聽此話便笑了起來:“聽,這是誰在講話呀?”20年之後,那個年輕人果然帶著妻子去了歐洲。當時他並沒有說:“我想去歐洲,就怕我永遠花不起這筆錢。”
他心抱希望,希望就給了他動力,促使他為了要去歐洲而有所行動。假如你說“我花不起”。那麼一切就會停頓,希望沒有了,心智遲鈍了,精神也喪失了,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讓自己相信事情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我們懂得運用“選擇的威力,”則能帶給我們希望、力量、勇氣,使我們能夠力行不輟,去獲取我們真正想得到的東西。
貝爾發明電話之前,“電話”本來隻是他心裏的一種想法;電燈泡在發明之前也隻是愛迪生心中的一個想法。
洛克菲勒在他還一文不名的時候曾說過,“有一天,我要變成百萬富豪。”他果然實現了願望。
所以你應該了解:一切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在還未實現之前,本來都隻是一些想法。
你的經濟情況也一樣,先要有想法,然後才會變成現實。想法改變了,外在改變也會隨之而來。這可是一條永遠不變的法則!如果你經常說“我付不起”、“我永遠得不到”、“我注定是受窮的命”……那你就是封閉了通往自謀幸福的路,隻有不時進行選擇性的思考,才會改變想法和現實,必要的時候,不妨運用一下想象力。你不會失望的。以前不敢奢望的好運會降臨,生命會有轉機,你的生活會出現一種嶄新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