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略釋《往生極樂願文》(1 / 3)

(一)迎請阿彌陀佛和聖眷屬(六偈)

我們來看《往生極樂願文》,《極樂願文》前麵是有六個偈頌,六個偈子所講的內容就是迎請阿彌陀佛和聖眷屬,我們略講一下。

勝業能賜眾生福,暫念遠離死主怖,

恒湣有情親如子,禮敬導師無量壽。

這是宗喀巴大師造的,宗喀巴大師讚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啊,您的殊勝的利益眾生的事業,接引眾生往生淨土、超出輪回的殊勝的佛行事業,能夠賜予眾生無窮無盡的福報和快樂,包括了暫時的人天之樂和究竟的解脫超出生死輪回之樂。

暫念遠離死主怖。哪怕隻是短暫地憶念您阿彌陀佛,就足以使我們遠離對死亡的恐懼和怖畏,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隻是短暫地憶念您,尤其是我們依靠《往生極樂願文》這個殊勝的傳承加持力,我們都能夠順利地、容易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我們就遠離了對死亡的恐懼。

恒湣有情親如子,禮敬導師無量壽。您對一切眾生恒時悲憫、加持,勝過於父母親對兒女的慈愛,我們禮敬您,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您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的導師和依怙。

再看下一個偈子:

數為牟尼所稱讚,佛刹土中最殊勝,

有數往生極樂願,悲增上故隨力說。

這是宗喀巴大師說他造這個願文的緣由。

數為牟尼,“牟尼”就是釋迦牟尼佛。

作者宗喀巴大師說: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曾經多次地稱讚極樂淨土是諸佛刹土之中最為殊勝的淨土,勸眾生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有數往生極樂願。就說我(宗喀巴大師)也數數地發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願,以大悲心為動機,勸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現在要盡力地寫一篇勸眾生都發願往生極樂淨土的願文。

接下來兩個偈子是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在六道輪回裏麵的痛苦。當然如果廣泛地來說,我們要看《菩提道次第廣論》。這裏用兩個偈子把她歸納起來。

無明深障取舍處,瞋恚械奪天趣命,

欲愛索縛輪回獄,業河漂向有海中;

眾多病老苦浪蕩,送入死主鯨鱷口,

可厭苦擔壓無救,我以哀痛迫呼號。

宗大師以大悲心來觀察世間,一切可憐的眾生因為無明所蒙蔽、所障礙,就像盲人一樣,看不清道路,不懂得取舍,所以作出了種種不利於自己的業因。

我們世間人總會說“自私自利”,其實這個話是錯的,自私能夠自利嗎?事實其實是自害啊。自私其實就是增加我愛執,增加人我執和法我執,其實是讓我們越來越執著,越來越痛苦,此生此世越來越煩惱痛苦,當來以種的貪瞋癡業,墮入三惡道之中。所以自私是不能自利的啊,惟有利他才能自利,自私隻是自害而已。

所以宗大師說“無明深障取舍處”,因為可憐的眾生被無明蒙蔽了,所以無明會障礙他,障礙他不懂得取舍。

瞋恚械奪天趣命。就是說,即使眾生偶爾地做了一些少許的善因,本來有可能招感將來往生到天道之中去,但是卻被自己的瞋恚心毀滅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瞋恚械奪天趣命”,使他們失去了生到天趣等等善道的機會。

欲愛索縛輪回獄。眾生被種種的欲望、貪瞋癡種種的愛憎分別的業力等等,像繩索一樣把他們牢牢地束縛在、捆綁在輪回的牢獄之中,眾生在業力的河流裏麵掙紮、漂泊,漂流在三有的苦海之中——在欲有、色有、無色有這三界的苦海之中流轉。

所以我們看到宗喀巴大師的這個教誨,一定要能夠痛念無常,想想我們今生其實隻是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能夠超出輪回,不能夠用好這個寶貴的人身來超出輪回的話,未來生生世世有無窮無盡的痛苦。

我們心裏麵知道這一點,但是我們為什麼還不能夠開智慧呢?為什麼我們還要用絕大部分的時間來爭取這幾十年的快樂呢?其實這幾十年的所謂快樂隻是暫時的人天樂,甚至於隻是感官之樂,因此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要造無量的惡業,使我們將來生生世世流轉在三惡道之中。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對於未來有所考量呢?為什麼不能夠輕現世,重後世呢?我們要知道我們未來無窮盡的生死流轉之中那些命運、那些禍福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更值得我們留意的。

眾多病老苦浪蕩,送入死主鯨鱷口。可厭苦擔壓無救,我以哀痛迫呼號。眾生都被無量的病苦、老苦所折磨,被業力和業果的海浪衝來蕩去,永無休止,沒有停息的時候,一次又一次被好像海怪一樣的死神所吞噬,宗大師用大海裏麵那種鯨和河流裏麵的鱷魚來比喻死神,被像鯨和鱷魚一樣的死神所吞噬。

可厭苦擔壓無救。在苦海之中沉淪、哀痛、呼救,並且死亡隨時可能降臨。我們因為愚癡無明的緣故,雖然理上明白,但是仍然還是會沉迷於世俗之事,仿佛以為自己不會死亡一樣。但是死神來的時候是不會提前通知的,他來臨的這一刹那我們沒有任何時間去準備,就連一頓飯也吃不完,很多人吃著吃著突然就走了。

所以我們要學習宗大師這個教言,要真正地能夠生起這種緊迫感來祈禱阿彌陀佛的加持和接引。第一世的帕繃喀仁波切有造一首《心匙痛念無常歌》,我們在《掌中解脫》的二十一天閉關裏麵會要有專門的時間來修《痛念無常歌》。

我以哀痛迫呼號。我真正地對輪回的痛苦覺得很悲哀,所以我真正勵力地願出離輪回,向阿彌陀佛祈禱。我們要與死神競賽,好像長跑比賽一樣,一刻都不可以懈怠,因為你一懈怠,別人就衝到前麵去了。同樣的,我們修行上麵如果不精進一懈怠,在你還沒有把握之前,死神就來到你麵前了。所以我們在死神來臨之前要生起證悟和成就,我們對於往生極樂世界要有把握。這也是我們傳承《極樂願文》、講解淨土竅訣的一個動機。所以要痛念無常,精進修法,不隨妄想,善觀自心。

底下兩個偈子就是正式地祈禱阿彌陀佛,並且迎請阿彌陀佛降臨。當然諸佛菩薩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不是說你請他他才會出現,而是什麼?而是盡虛空遍法界。但是凡夫眾生還有分別心,他信心不夠,所以才會說我們要迎請阿彌陀佛和他的眷屬降臨,然後我們更有信心。

看接下來的兩個偈頌:

成立心願請作證,唯依救苦無量光,

觀自在與大勢至,及與一切眷屬俱;

無量劫中為我等,所發勝心誓勿忘,

如金翅鳥行天衢,以神境力哀臨此。

這個是正式的祈禱。

成立心願請作證。我與眾生在輪回之中的痛苦以及我們內心之中超出輪回求生極樂的願望,您,大慈悲父阿彌陀佛是知道的,是了知一切的,所以這個是“成立心願”,您知道我們的心願,並且您是我們唯一的救怙。

請作證,請為我們加持作證明,我們真正地發願求生極樂,並且我們深信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您是我們在六道輪回的苦海之中唯一的救怙主,唯一的依怙。請您,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一切的聖眾眷屬,不要忘掉曾經在無量劫中,為了我等一切眾生所發的大菩提心、大願力。

這裏麵其實就包括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也包括了觀世音菩薩的十二願,文殊菩薩的十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等等都包含在其中。

無量劫中為我等,所發勝心誓勿忘。請您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一切眷屬發大悲心,並且運用您的神通力,好像大鵬金翅鳥在虛空之中自由地飛翔一樣,迅速地以神通力來到我的麵前,加持我等一切眾生,所以就說“如金翅鳥行天衙,以神境力哀臨此”。

我們就簡要地把這個法修一遍。下午的時候,我們繼續來略講《極樂願文》。真正細講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她牽涉到很多的竅決。因為宗大師是文殊化現,所以他的任何一篇著作裏麵其實都隱含著無量的佛陀的密意在其中,我們略講一點。下午會講到阿彌陀佛的遷識法、頗瓦法,彌陀頗瓦法成就的竅訣,還有彌陀本尊法的修法等等都會在其中。

希望如果上午沒有來的話下午不要來,這個傳承不要中間插進來,這樣是不好的,要完整,我們隻是現有的人下午來就好了。也不要抱著一種好像聽一聽看,反正也沒有什麼信心,這樣也是不適合的。

接下來大行文字先說願生極樂,再說求生極樂十二大願。

第一願,我們來生,萬一還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願我們能夠不離天趣七種功德。

願我們第二生之中能夠清淨出家,能夠守護戒律,極微細的地方都不會破戒。

還有講到我們如何獲得智慧,這裏麵特別強調了廣大慧、明顯慧、速疾慧等等,都講得非常深入。也講到願我們能夠成就像文殊菩薩一樣的智慧,“有如至尊妙音”,妙音即文殊菩薩,“依於善巧方便,簡擇善說文義之勝慧門”。廣大慧、明顯慧、速疾慧、甚深慧,這四種智慧,其實展開來說就是七種智慧,格魯巴之中特別強調七種智慧力。

也願我們能夠成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大菩提心、大慈悲心,還有像秘密主(顯教裏麵的大勢至菩薩)一樣的大能量、大能力,能夠迅速地摧伏、摧破、消除內外秘密的一切障礙。

願我們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速證菩提;願我們能夠得到藥師佛的加持,有病苦的時候能夠消除身心病苦的障礙;也願我們能夠得到無量壽佛的加持,壽命長遠。

這裏麵其實就是講到了阿彌陀佛的頗瓦法、彌陀遷識法,怎樣才能成就。

有一些人是偏於墮的壓抑的一種心態,不是真正的出離心,他因為遇到了障礙和挫折,或者內心之中很悲苦,然後說:“我如果能夠早一天死,我就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你以這樣一種悲苦的心要往生極樂世界是有障礙的,不是這樣的。

我們修彌陀頗瓦法,一開始要勵力祈禱能夠延壽,因為在娑婆世界修行是非常難得的,如果確實是壽元已盡,再祈禱彌陀接引。而且你真正修《往生極樂願文》,修久了,根據你內在氣脈的變化,你就會知道你什麼時候要走了。因為外在的生命要停止的話,他內在的氣脈先會有征兆。你在四大還沒有分解的時候,就仗承彌陀遷識法,能夠好像射箭一樣迅速地進入到阿彌陀佛的心中,這樣往生極樂世界才有把握。

所以你看我們在《迦陵仙音》上麵講說,得到淨土法門的竅訣,其實應該是很有把握往生淨土的,因為你預先從氣脈就可以知道自己是暫時的病苦,還是真正這一期的壽盡了,等等。

這是得到怙主無量壽佛的加持,並且願將來回入塵勞廣利眾生。

上午我們就傳承和修學到此地,要強調的是,大家得到了一個最簡捷的阿彌陀佛的睡光明法,任何人都可以修,哪怕你八十歲、九十歲了,因為這個很簡單,也不要你觀咒輪,也不要你觀氣脈,什麼都不用,但是要有信心。

我們現在都很忙,原來傳統的法師們是天天專門修行為主,天天打坐念佛,現在有些法師們是天天以拜懺為主,天天幫人家,就沒有時間幫自己。好像磨刀石一樣,天天有人拿刀在石頭上磨,越磨就越薄,不曉得哪一天會斷掉,如果自己沒有把握的話就很可惜,以出家的身而失去善趣身,甚至於得生人道的機會都很少的話就很可惜了,所以如果很忙的話,晚上修一修彌陀睡光明法也會有幫助。

如果我們其他人平時念阿彌陀佛也不相應,或者工作也很忙,做功課也不相應,也是好好地修好這個睡光明法,其實隻要你提起正念來,應該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和傳承加持力會迅速相應。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神什麼時候會降臨,所以讓我們在一切時間、在一切地點都做好準備,他在任何時候降臨我們都從容淡定,能夠得生淨土,這樣就真正地是遇到了阿彌陀佛的法門,真正地遠離了對於死主的怖畏,遠離了對於死亡的恐懼。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居士,在彌陀村住下來了,天天念阿彌陀佛,內心之中更加要放下,對世間的事情都不要管它,好好地念阿彌陀佛,好好地修這些簡要的竅訣法,睡光明法等等,能夠讓我們順利地、容易地往生淨土,超出輪回。

我們大家一起回向,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得生淨土。

(二)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位善知識,讓我們先發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願自他一切如母有情超出六道輪回,得生極樂世界,早成佛道,所以我們下午繼續來傳承和略講宗喀巴大師所造的,殊勝的《往生極樂願文》。

I、願臨命終時,往生極樂

依此集合自他三世所積二資糧海為一品力。

前麵我們已經迎請了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等無量的聖眷屬降臨,然後我們集合自己和他人、和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所積的一切功德來做祈願,祈願得生淨土。“二資糧海”就是福德智慧二資糧海。

若我舍命現在前時,現見導師無量光佛、二長子等大眾圍繞。爾時緣佛及眷屬,勵力生起殷重信心。由於無有解肢節苦及不忘失信境正念。

如果我此生此世壽元盡了,舍命因緣現前了,願我能夠見導師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兩位長子等等大眾圍繞著,並且願這個時候我能夠真正地對於阿彌陀佛和他的眷屬生起真實無偽的信心,願意隨佛力接引往生極樂。

並且因為我的修行力,所以我沒有死亡時候的痛苦,“無有解肢節苦”,能夠不忘失正念,對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境界有極大的信心,願離娑婆,願生極樂。

要知道凡夫眾生臨命終時,這種四大分解“解肢節苦”就猶如生龜脫殼,好像一隻活的烏龜要從殼裏麵掙紮出來,那當然是非常痛苦的,凡夫眾生平時對這個身體,對這個軀殼非常執著,所以四大分解的時候有無量的苦痛現起。

舍命無間,依八菩薩,以其神境,如實指示往極樂道。於極樂土,大寶蓮中,生為大乘種性純利根者。

這個是指願我們臨終一刹那,“無間”就是沒有間斷、沒有間隔。我們臨命終這一刹那之中,馬上就能夠得到八大菩薩來給我們指引往生極樂世界的道路,然後在極樂蓮花之中化生出來。

依八菩薩。我們知道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這八大菩薩,他們都“以其神境”(神境,神境通,也就是神足通)真實地來指示我們往極樂世界的道路,得生淨土的道路。然後在大寶蓮花之中化生出來都是“大乘種性”,都是發菩提心,願自利利他的菩薩種性,“純利根者”,都是智慧非常廣大明利的。

Ⅱ、願生已無間獲得總持等功德

願生已無間,獲得總持、三摩地、無緣菩提心、無盡辯才等無量功德資糧。

願我得生極樂世界以後,“無間”就是馬上,你看這個願力很高,馬上就能夠成就總持三摩地,其實這個就是上品上生,得生極樂,而且馬上就能夠成就無生法忍,獲得總持三摩地,成就勝義菩提心,成就無盡的辯才。

又令無上導師無量光等十方諸佛菩薩歡悅。

能夠令阿彌陀佛和十方一切諸佛都對我生起歡喜心。

正受大乘一切教敕。

能夠圓滿地受持十方諸佛的一切佛法,受持大乘的一切教法。

願於一切教敕義理,如實解已,刹那刹那,於其無邊佛刹土中,依於神境,無礙趣往。

依於神境。神境都是指神足通,我們成就無生法忍以後,還能夠在無邊的佛世界都能夠依神足通去供養諸佛,去廣利眾生。這也就是《阿彌陀經》上麵所描述的,我們得生淨土、花開見佛以後,“一飯食頃”,在吃一頓飯的工夫裏麵就能夠隨意到十方諸佛淨土去供佛、去聞法,又迅速地回到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也是我們成就無生法忍以後的功德。

令得圓滿一切菩薩廣大之行。願生淨土已,以逼切悲而為等起,神境無礙。

能夠迅速地圓滿一切菩薩的六度萬行,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的菩薩,極樂世界的眾生,不單單是在極樂世界修行來積資糧,而是能夠以神足通,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隨意到十方諸佛淨土去,以無量身修無量六度萬行,所以能夠網滿、迅速地積累菩薩的廣大菩薩行。

Ⅲ、願回入塵勞

首要來至不淨土中。依止如其一切有情,各自分齊,而為說法。能安處於佛所稱讚極清淨道。

並且還發願回入塵勞,尤其是要到那些不淨土之中,好像我們娑婆世界是穢土,按照眾生的緣分和各自的根器,是“各自分齊”。“而為說法”,為他們說那些他們能夠真正相應的法,然後把他們安處於極清淨道,安處於修行求解脫的道,安處於遠離貪瞋癡、修行智者的事業,智者的事業就是講、辯、著——講法、辯論、寫著作,令眾生覺悟。

願由速疾圓滿彼諸希有菩薩行門,為利無邊諸有情故,順易證得佛如來位。

遍滿-切處,無量無邊的一切有情都能夠幫助他們順利地、容易地證得佛如來的果位。

Ⅳ、偈頌歸納願生極樂

底下的偈誦其實就是歸納前麵長行的文字。

願當退舍壽行時,海會圍繞無量光,現前顯了睹見已,信悲充滿我相續。

這個願就是指,願我臨命終時能夠得到阿彌陀佛和圍繞在彌陀佛周圍的以八大菩薩為首的海會聖眾來加持、來接引,並且在我眼前顯現的時候,“顯了睹見已”,我能夠對阿彌陀佛充滿信心,信悲充滿我的心相續,我具足信願行。

願起中有顯無間,八大菩薩示正道。

願在中有身剛剛顯現的時候馬上就能夠得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八大菩薩來指示正道,來幫助我、接引我往生極樂,這個是第二層。

第三層就是,願我們未來在極樂世界成就無生法忍以後,回入塵勞,廣度眾生。

生極樂已依變化,教導穢土諸有情。

我們能夠成就無生法忍以後,遍十方界度眾生,化身回娑婆來利有情。

(三)求生極樂十二大願

底下的長行文字就很長,可以分為十二個部分,都是宗喀巴大師以他文殊的大智慧來抉擇、來教導我們怎麼發願的。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願力很重要,因為世間人沒有學佛法,他做一切事情是以名利為動力,修行人應該以願力為動力,所以我們皈依的時候要發四弘哲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哲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知道四弘哲願就是我們的動力,就是我們生生世世來修學佛法不退轉的根本動力,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的具體實踐。

這個願力具體到自己怎麼發呢?我們如果在凡夫位以自己這種淺的智慧所寫的發願文是很淺、很不圓滿的,文殊菩薩怎麼發願呢?我們學習宗大師《極樂願文》,這個就是很圓滿的願文了。

I、如往生因緣不具足,願得七種功德身

於未證得佛如來位一切生中,願純獲得於佛聖教,若教若證,清淨成辦聞思修身。願彼依身不離天趣七種功德而為莊嚴。

這個是宗大師發願文中教導我們發的第一種求願。

於未證得佛如來位一切生中。在我們沒有圓滿成佛以前,這個“一切生中”,或者說是,因為我們如果真正能夠得生淨土,我們就永出輪回了,我們一直修到成佛了。但是萬一如果是因為種種的因緣條件所限製,我們此生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也求我們要能夠生生世世得到有利於修行的善趣身、暇滿身。

願純獲得於佛聖教,若教若證,清淨成辦聞思修身。願我生生世世都能夠聞到佛陀的正法,佛陀的正法就是,“佛正法有二,教證以為體”,教法和真正的證得聖果之法,能夠清淨地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這三慧來修行。

願彼依身不離天趣七種功德而為莊嚴。願我們生生世世得到的身體都能夠成就七種功德,以這七種功德來作莊嚴。天趣七種功德或者說是上趣七種功德,其實是小乘的一個名相,世親菩薩在他的一些論典之中就有開示說,其實就是七種有利於修行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