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克服貪婪(1 / 2)

貪婪的人失掉名譽,追求金錢的人失掉德行。

——諺 語

佛經上有“人生八苦”之說,其中的“求不得”即意味著欲求名利物,則了無所得;無獨有偶,西方聖經中也有“七宗罪”之說,其中“貪婪”列入第二大罪。雖然八苦帶有一種慈悲憐憫,而七宗罪帶有明顯的審判之味,但有一點共識:貪婪為恥,貪婪者天理不容。這不是妄言大話。

世人的貪婪不隻局限於對金錢美色的欲望,對權力、名利的渴求同樣可以窺見其內心深處貪婪的本性。貪財的人不因得到財富而滿足,好色者不因得到美色而放棄獵豔,戀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祿位而遂願,好名利者更不會因得到了幾多浮名而善罷甘休。貪婪者的心猶如宇宙黑洞,無論什麼東西隻要進入它的視野,就會被瞬間吞噬,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並立即做好了向下一個目標進攻的準備。這樣一說,難道人性本善錯了嗎?否。

事實上,人一生下來,都是天真純淨無染的個體,隻不過後來受了世風的熏染,有了分別意識,而漸漸變得欲望多了起來。隨著欲望的增多,內心的善根便慢慢委頓,而惡念則漸漸抬頭,惡德也形象畢露。一句話,貪婪就是美德的毒藥,惡德的種子。

有人說,沒有一顆貪婪之心不希望從石頭裏榨出油來,如果屍骨也能煉出銀子,貪婪者也會毫不猶豫地將它們投入熔爐。這與元曲中有一首無名氏填的正宮調無一二致, 什麼“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麵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貪婪者的畫像。

貪婪的人是無恥的,貪婪者的目光凶狠、麵容猙獰、言行醜陋,為人是無惡不作,甚至大多數貪婪之徒都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米缸裏的老鼠

一隻老鼠掉進了米缸裏,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在豐衣足食的悠閑中度過。有時,老鼠也想是否該跳出缸去找找其他諸如大肉之類的食物,但最終還是未能擺脫白花花的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覺得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沒有這個能力了。

對於老鼠而言,那一缸米就是一塊試金石,如果想貪婪地據為己有,其代價就是自己的整個生命。

樵夫失斧

寓言故事裏講到一個樵夫在河邊砍柴,不小心把斧頭掉進了河裏,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具。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這時,河神出現了,樵夫向他訴說了自己的不幸。河神非常同情他,便幫他在水中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來問樵夫,樵夫卻搖頭說:這不是我的那一把。

又過了一會,河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樵夫還是搖頭。最後,河神拿出了一把鐵斧頭,樵夫看見了高興地說:謝謝你,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河神高興地說:你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樵夫回家後,向他的鄰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其中一個貪心的鄰居也決定去試一試。他走到河邊,故意把斧頭扔進河裏,然後假裝痛哭流涕。這時河神又出現了,聽說了原委,很快拿來一把金斧頭。還沒等河神開口,鄰居就迫不及待地說:是的,這正是我丟失的那一把斧子。河神說:你是一個貪婪的家夥!說著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