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尚書》
小節不小,關乎成敗與大德。小節貌似與主心骨無關緊要,實則牽筋連骨。也就是說,小節把握不好,輕則受害其身,重則有損大局。
小節有可能是久而久之養成的小陋習,小節有可能是一些細節,從一個人對待小節的看法上,可以窺測許多,這不是妄言誑語。俗話說得好:小洞不補,大了尺五。古往今來,因小節而導致失節的事屢見不鮮。近些年來,一些貪官汙吏紛紛落馬,追根溯源也並非偶然事件,大都是從吃別人一頓飯,收受別人的一些小禮品開始的,總認為這些東西是人之常情,禮尚往來,但事實上自從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漸漸積習難改,貪欲熾盛,最終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泥潭。由此可見,小節不慎,貽誤一生啊。
另外,細節決定成敗,已非新鮮論調。可許多人做事恰恰是大而化之,粗乎大意,完全無視細節的存在。豈不知,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商品經濟時代,在人才、資源、服務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細節就成了商家製勝的不二法門。
注重細節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體現在我們生活習慣中,體現在我們的德行修養上。但是注重細節,並不是說要我們看問題、做事情拘泥於細枝末節,糾纏小處,這顯然走入了一個極端。應該是,既有大處著墨的胸襟,也有小處描摹的精彩;既有對全局的把握,也有對細節的重視,這樣才能創造多贏的人生格局。
一隻馬掌鐵與一個國家
1485年在波斯沃戰役中,裏奇蒙德伯爵亨利帶領的軍隊從戰場正麵撲來,國王理查三世準備拚死一戰,因為這場戰鬥將決定誰統治英國。
決戰當天早上,理查派一個馬夫去準備戰馬。馬夫讓鐵匠給國王的戰馬釘掌,鐵匠說:我早幾天給國王的軍隊全部釘了馬掌,所有的馬掌和釘子都用光了,我要重新打造。
馬夫不耐煩地說:我等不及了,你有什麼就用什麼吧!
於是,鐵匠尋來四個舊馬掌和一些舊釘子,把他們砸平打直後釘上國王的戰馬的馬蹄。可最後一個馬掌隻釘了兩枚釘子,連釘子也沒有了。馬夫等不及了,認為兩顆釘子應該能掛住馬掌,就牽走了馬。
結果,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理查國王的戰馬掉了一隻馬掌,戰馬失足跌翻在地,理查跌落馬下,被亨利的士兵活捉了。
因為少了一枚釘子,所以掉了一隻馬掌,撂翻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最終丟失了一個國家。
百年之後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說起這段曆史,還曾悲痛地說:馬、馬,一馬失社稷。這一永載史冊的戰役,告誡人們一個事實:一個小小的細節疏忽,可能會帶來滅頂之災。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顯得多麼重要。古人雲:不慮於微,始成大患;不妨於小,終虧在德。
脫鞋進艙
為了準備人類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前蘇聯宇航局從1960年3月開始招募宇航員,這期間訓練了至少20名,最終選中了尤裏·加加林。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就是在確定人選幾周前的一個偶然事件。
在尚未竣工的陳列廠內,受訓的宇航員們第一次看到東方號宇宙飛船。主設計師科羅廖夫問誰願意試坐,加加林報了名。在進入飛船前,加加林脫下了鞋子,隻穿襪子進入還沒有艙門的座艙。這一舉動贏了科羅廖夫的好感。他發現這名27歲的青年人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這次飛行任務。
加加林脫鞋進艙這個細小的動作,贏得了1961年4月12日“一步登天”的機遇。這也反映了加加林潔身自愛、尊重他人的品格。
成大事者,通常從小事做起,時常在細微處體現。大處著眼,小處入微。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因為細節體現修養、展現藝術,細節蘊藏機會、凝聚效率。
如此服務
兩年前,老莊去泰國曼穀,住進了一家酒店。一天清晨起床後,老莊準備下樓吃早餐,一名漂亮的客服小姐就微笑著走過來向他打招呼:早,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