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玉書》曰:“真陰真陽,相生相成。見於上者,積陽成神。神中有形,而麗乎天者,日月也;見於下者,積陰成形。形中有形,而麗乎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質,隱於山川,秀媚之氣,浮之於上,與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為禎祥;鳥獸得之以為異類。”
注譯:
《玉書》說:“真陰真陽,是相互促生、相互成長的。見於上者,積聚真陽成為了神。神中有形,最美麗的是天上的太陽和月亮;見於下者,積累真陰成為了形。形中有形,最美麗的是地下的金和玉。金和玉這樣的物質,隱藏在山川之中,它們的秀媚之氣,浮現在地上,與日月之光交相輝映。草木接受了它,人們就認為很吉祥;鳥獸得到了它,人們就認為很有靈性。”
疏解:
從大道角度說明“玉液還丹”(玉液煉形):
第一,真陰真陽,相生相成。萬物之中有陰陽,陰陽之中有陰中之真陽和陽中之真陰,真陰真陽相生相成。
第二,積真陽能成神。人們看見的日月(真陽)隻是神中的形,能否通過日月之形認識真陽之神呢?
第三,積真陰能成形。人們看見的金玉(真陰)隻是形中的形,能否通過金玉之形認識真陰之形呢?顯然,真陰之形要比金玉之形又更深了一層。
第四,金玉中的真陰之形與真陽之神交相輝映,體現出來的是吉祥、靈性。
所以,“玉液還丹”(玉液煉形),即積真陰以成形,在真陽之神的相互促進下,成就吉祥、靈性。
原文:
《真源》曰:“陽升到天,太極生陰,陰不足而陽有徐,所以積陽生神;陰降到地,太極生陽,陽不足而陰有餘,所以積陰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陽有神,真陰有形。其氣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則金玉可貴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氣凝於空,則為瑞氣祥煙;入於地,則變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為英傑,鳥獸得之而生奇異。蓋金玉之質,雖產於積陰之形,而中抱真陽之氣,又感積陽成神之日月,真陽之下射而寶凝矣。”
注譯:
《真源》說:“陽氣上升到天,太極生化產生陰氣,因為陰氣少陽氣多,所以積聚真陽成為了神;陰氣下降到地,太極生化產生陽氣,因為陽氣少陰氣多,所以積累真陰成為了形。天上的日月、地下的金玉,正是真陽積聚的神、真陰積累的形。陰陽之氣相互交合,天上地下遙相呼應,陰陽交合的光芒充滿著天地,所以,金玉之氣非常寶貴。由此而知,金玉之氣凝於空中,則為瑞氣祥煙;入於地下,則變甘泉靈草。人民接受了它則成為英雄豪傑,鳥獸得到了它則生成奇異功能。所以,金玉這樣的物質,雖然產生在積累真陰成為的形中,由於其中包含著真陽之氣,又感應著積聚真陽成為神的日月,它是真陽之氣向下輻射,並凝聚成的珍寶。”
疏解:
從天地角度說明“玉液還丹”(玉液煉形):
天地的啟示:
第一,陽升到天,積陽生神;陰降到地,積陰生形。真陰真陽,相生相成。
第二,天上的日月是真陽積聚的神,地下的金玉是真陰積累的形。
第三,金玉之質雖為積陰之形,卻抱真陽之氣,又感積陽成神之日月,它是真陽之氣向下輻射,並凝聚成的珍寶。
第四,金玉中的真陰之形與天上的真陽之神交相輝映,體現出來的是空中的瑞氣祥煙、地下的甘泉靈草、人間的英雄豪傑、鳥獸的奇異功能。
所以,“玉液還丹”(玉液煉形),即以精妙的道理為指導,積更深層次的能量改變物質狀態,使其具有更高貴的品質。
原文:
《比喻》曰:“積陰成形,而內抱真陽,以為金玉。比於積藥而抱真氣,以為胎仙也。金玉之氣入於地,而為醴泉芝草者,比於玉液還丹田也。金玉之氣凝於空,而為瑞氣祥煙者,比於氣煉形質也。
凡金玉之氣衝於天,隨陽升而起;凡金玉之氣入於地,隨陰降而還。既隨陰陽升降,自有四時可以液還丹田。氣煉形質,比於四時加減,一日改移也。”
注譯:
《比喻》說:“積累真陰成為的形,內裏懷抱著真陽之氣,以此成就了金玉。這可以比喻為積累內藥,而且包含著真氣,以此成就了胎仙。金玉之氣入於地,成為甘泉靈草,比喻為玉液還丹田。金玉之氣凝於空,成為瑞氣祥煙,比喻為氣煉形質。
凡是金玉之氣衝上天時,正是它隨著陽氣上升而起;凡是金玉之氣入於地時,也是它隨著陰氣下降而還。既然金玉之氣能夠隨著陰陽之氣升降,自然在四時可以液還丹田。用真氣煉化形質,比喻為四時可以加減修煉,在一日之中就可以看到變化。”
疏解:
從人體角度說明“玉液還丹”(玉液煉形):
人體合於天地:
第一,以地下的金玉比喻為人體內積累的內藥,包含著元氣,以此成就仙胎。金玉之氣入於地,成為甘泉靈草,比喻為玉液還丹,玉液運行在髒腑經絡之中。金玉之氣凝於空,成為瑞氣祥煙,比喻為氣煉形質,又稱玉液煉形,用玉液煉化著人體。
第二,既然金玉之氣能夠隨著陰陽之氣升降,玉液就可以在子午卯酉四個時辰還丹、煉形。
所以,“玉液還丹”(玉液煉形),即在子午卯酉等四個時辰,以元氣中的真陰之氣(玉液)運行在髒腑經絡之中(玉液還丹),煉化人體的形質(玉液煉形),直到體透瑞祥氣質。
原文:
《真訣》曰:“采補見驗,年中擇月,月中擇日,日中擇時。三時用事,一百日藥力全,二百日聖胎堅,三百日真氣生,胎仙圓。謹節用功,加添依時,三百日數足之後,方行還丹煉形之法。
凡用艮卦飛金晶入腦,止於巽卦而已,此言飛金晶三百日後也。離卦罷采藥,坤卦罷勒陽關,隻此兌卦下手,勒陽關至乾卦方止。既罷離卦,添入咽法煉形。咽法者,以舌攪上齶兩頦之間,先咽了惡濁之津,次退舌尖以滿玉池,津生不漱而咽。
凡春三月,肝氣旺而脾氣弱,咽法日用離卦;凡夏三月,心氣旺而肺氣弱,咽法日用巽卦;凡秋三月,肺氣旺而肝氣弱,咽法日用艮卦;凡冬三月,腎氣旺而心氣弱,咽法日用震卦;凡四季之月,脾氣旺而腎氣弱,人以腎氣為根源,四時皆有衰弱。每四時季月之後十八日,咽法日用兌卦,仍與前咽法並用之,獨於秋季止用兌卦咽法,而罷艮卦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