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家人的成員有四個人,一位老人,一個婦女和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從穿著打扮上能看出,在戰爭前,這一家人家境還算富裕,就是逃難他們也還是保持著衣著整潔,身上的衣服雖然比較陳舊,但還是能看出一般民眾是不敢問津的。那個婦女看上去30歲左右,雖然風塵仆仆,臉帶疲憊,但掩飾不住她秀麗的麵容。
同行中,李文東與她搭上了訕。從交談中,了解到她叫露西亞,老人是她的婆婆,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戰爭前,露西亞的丈夫是一名軍官,在德國人入侵比利時的戰鬥中犧牲了,露西亞的公公被德國人抓去做了苦力,為他們挖戰壕,修工事,從此沒有音訊。
露西亞的婆婆是法國人,為了躲避戰火,就帶著一家子逃到了法國。隨著戰線南移,一路奔逃過來。開始的時候,婆婆帶著他們逃到了她的家鄉,但很快戰火就蔓延到了那裏,隻好跟著大家又開始了逃亡。
現在戰爭停息下來,他們準備回到比利時去,先到婆婆的家鄉去看看,可能會在那裏呆一段時間。雖然或許家裏已經什麼東西都沒有了,房屋也可能已經被戰爭摧毀,一切都得從頭再來。但她們還是很堅定地要回到自己的家鄉。
李文東問露西亞,回到家裏,家隻剩一片瓦礫,人怎麼住,露西亞說,房子沒了,還有地窖,組織重建的政府應該會為難民們搭建臨時的帳篷。反正困難肯定會有很多,但戰爭都已經結束了,難道還會比戰火之中還要困難嗎。
她們有一輛兩匹馬拉的馬車,馬車上裝載著他們所有的家當,有床墊,鴨絨被,各種廚具和生活用品。上麵甚至還有一張小床,就是在行進中,孩子也是可以在那張小床上睡覺的。
她們的馬車被陷入一個彈坑裏,怎麼都無法出來的時候,正好文祥他們路過,文祥二話不說就幫她們推馬車,在文祥他們的幫助下,她們的馬車才擺脫那個彈坑的糾纏。因為前進的方向相同,文祥他們就和這一家子同行。李文東就是這樣和露西亞攀談起來。
這個時候的法國北部天氣還比較寒冷,兩個孩子圍著厚厚的圍巾,隻把兩隻眼睛露在了外麵,還是冷得直咳嗽,文祥從口袋裏拿出兩顆糖,分別給了兩個小孩,孩子們把糖放到嘴裏,嚼著,也許是糖給了孩子熱量,他們的咳嗽減少了。
兩個孩子嚼著糖,眼睛還不停地盯著文祥,文祥從他們的眼神裏能感覺出,他們渴望文祥能再給他們一些糖。但文祥的口袋裏就兩顆,這還是臨行前,勞拉放在他口袋裏的,文祥一直都沒有舍得吃,留到了現在。
看著孩子們殷切的目光,文祥隻能拍拍口袋,無奈地搖了搖頭。知道文祥沒有了糖,孩子們才有些失望地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