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釜底抽薪
文祥作為華法教育會的一員,同時肩負著一個責任,就是要在華工中倡導工餘學習。用以提高華工們的文化素養。
早在1917年1月10日,李石曾先生任秘書長的華法教育會在巴黎就出版發行了一份中文雜誌《華工雜誌》。由華法教育會下屬的工人教育組負責,計劃每月出版兩期,雜誌的組稿編輯由華法教育會負責。
雜誌經常請一些著名文人或政客撰寫文章,如蔡元培,李石曾,汪精衛等,也發表采訪華工的報道,同時,也報道中國國內及世界上發生的大事。
文祥在走訪各個英軍華工營的時候,會拿著《華工雜誌》在華工們空閑的時候,為他們讀一些上麵報道的中國國內發生的事。
華工們開始的時候最喜歡聽中國國內的事情,一讀這些內容,就會吸引許多的華工前來聆聽。文祥儼然就像一個廣播播音員。雖然文祥的語音帶著膠東口音,但無論什麼地方的華工都會津津有味地聽。
文祥在華工中熱心文化教育的事,得到了幾個在華工營當翻譯的中國人的支持,其中有一個叫陳鎮明的翻譯受文祥的影響後,非常積極,常常主動為華工們讀報,講新聞。
看到華工們很熱心,文祥就與陳鎮明商量,首先在華工中發行《華工雜誌》。但開始的時候,受到英軍方麵的阻擾,英軍方麵擔心,在華工中出現一些激進思想,使得華工的管理更加困難。
文祥就與英軍方麵交涉,並羅列種種事實據理力爭。在寫給英軍方麵的文書中,文祥這樣寫道:
華工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工餘生活內容缺少,導致賭博,鬥毆事件時有發生。我們在華工中推廣教育,其主要宗旨就是提倡華工們勤奮,節儉,學習。讓他們摒棄陋習,鼓勵他們努力工作。推廣的雜誌可以通過英軍軍方的審查後再予以推廣。我們的教育推廣與貴方的管理並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我們在法國人雇用的華工營裏推廣學習,使得那裏的程序良好,在孚日的900名華工就自動組織起來,利用工作和學習之餘養豬和種菜。這就是推廣學習的良好典範。
通過文祥的竭力奔走,英軍方麵最後同意雜誌通過審查之後可以在華工中進行推廣。
在加萊的華工營,文祥向華工宣講《華工雜誌》上的時事新聞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叫周進財華工的阻擾和抵製。
周進財其人,後來文祥了解到,他是上海灘上的一個小混混,用上海話說是小癟三,可能還加入了上海灘的某個黑幫。在上海灘是欺橫霸市,幹盡了壞事。
不知道什麼機緣和一個上海灘上有點勢力的人物的小老婆勾搭上了,從此吃香的喝辣的,滿是春風。由於過於招搖,這樣暗度陳倉的事,最後被吹到了那個被他戴綠帽子男人的耳朵裏。
由於周進財加入了黑幫,這個男人沒有對他直接動手,而是通過層層關係,首先讓黑幫把他給除了名。被黑幫除了名之後,周進財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妙,就溜進了英租界。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隱藏起來。
那個被他戴綠帽子的男人,叫人在上海灘到處追殺他,他隻能過著東躲西藏的象耗子一樣的生活。後來他看到了英國人的招募廣告,就應招進了華工營。
因為周進財在黑幫混過,所以他很是懂得拉幫結派,通過給英國人行賄,謀到了監工的差事。對英國人他是點頭哈腰,在華工營裏他拉起了一大幫人,欺壓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