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英國人的邏輯(1 / 2)

第三十章英國人的邏輯

華工營的編製一般是,下轄四個華工連,每個華工連大概在400人左右。每個連配置軍事人員管理,其中有1名軍官(上尉或中尉),1名軍士,4名中士,11名下士和12名士兵。

在華工內部一個連有4名監工,20來個人負責後勤。在連以下還分很多小隊。華工營都是中國人做飯給中國人吃,一個華工營有時還會有1到2名中國翻譯。

如此大規模的招募,而且作為雇主的英國人和法國人對中國的情況還不甚了解,招工的過程中,大多數是委托一些中國的民間組織或個人去進行的。這些組織和個人很多時候為了利潤,隻追求數量,完全是湊人數。

這樣招募來的人就會魚龍混雜,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都有。華工們來到法國後,交給這些大多數不了解中國的軍方人員來管理。

這些軍方人員隻是死搬硬套地沿用英軍的軍隊管理模式,來管理華工們,而且還帶著種族歧視的目光。就是把環境惡劣,危險重重,物資匱乏,這些因素拋開不說。

單就說人之間的交往,用一群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人,去管理這麼一支另一種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而且這樣的隊伍幾乎沒有通過任何形式的整訓。這樣的集體可想而知,就會出現層層矛盾。何況,還加上了環境惡劣,危險重重和物資匱乏了呢。

所以各種各樣的矛盾始終貫穿了華工們在法國的各個時期,其中的血和淚有時完全不亞於奴隸的遭遇。

貝爾蓋特事件剛剛平息不久,在加萊港又傳來消息,華工們開始鬧罷工,英國方麵對華工的指責是不絕於耳。什麼“懶惰”,“厚顏無恥”,“沒有紀律性”,“暴亂”等等的詞都用到了華工們的身上。

文祥聽到這些指責,不去看就想,多半是華工們無法忍受,才起來反抗的,雖然華工中不乏存在三教九流中的無賴,但就是無賴,如果沒有什麼逼不得已的事情,在這樣儼然像監獄一樣的勞工營裏,會輕易拿自己這樣的雞蛋去碰英國的軍事管理者嗎。

要說厚顏無恥,說這些詞的英國管理者才當之無愧。但中國弱小,說起話來直不起腰。文祥隻好又往加萊趕去。

加萊港是離英國本土最近的法國港口,而且和布洛涅一樣靠近一戰的前線,每天的貨物吞吐量,可想而知,由此加萊港成為了一戰時期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對英軍如此重要的港口,作為敵對方的德軍,肯定沒少關注它,所以德國的飛機就時常光顧這裏。一戰的時候,飛機也是剛剛投入戰場,所以城市裏還沒有防空警報之類的設施。

常常是人們正在幹活的時候,敵機就來了,看到天上飛來了敵機,人們才開始四散奔逃。往往飛機下的蛋,就落在了奔逃的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