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什麼實話該說,什麼實話不該說(3)(1 / 3)

如今,不少公司都在實施人性化管理,盡力打造家一樣和諧親密的工作氛圍,上司可以和下屬談心,同事之間也能親如兄弟姐妹。無數事實已證明,和諧的同事關係有利於工作的順利開展。但身處職場,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王剛初入職場時,懷著很純的想法,像大學時代對室友們無話不說一樣,常將自己的一些經曆及想法毫不設防地對同事講。王剛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現成為部門經理的熱門人選。可他曾無意中告訴同事,他的父親與董事長私交甚好。於是,大家對他的關注集中在他與董事長的私人關係上,而忽視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後,董事長為了顯示“公平”,任命一個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職員為部門經理。可見,如果王剛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也許就能得到這個升職的機會。老板們都欣賞公私分明的員工,敬業不僅意味著勤奮工作,更意味著以大局為重,不把私事帶到工作領域中來。

同事畢竟是工作夥伴,他們不可能像家人那樣完全地包容你、體諒你。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種平等、禮貌的夥伴關係。而一些個性化的東西,除體現在工作的創意中外,最好別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定要把握好保護隱私的尺度,但有些個人情況,比如個人愛好等,是可以拿出來和同事分享的。到底什麼屬於要保護的隱私呢?

個人信息可分為絕對隱私、非隱私、相對隱私三大類,前兩種較好把握。比如,會對工作產生重大影響的家庭背景、親人朋友關係、情感,會影響他人對你道德評價的曆史記錄;與傳統相悖的生活方式,與上司、重要人物的私交等信息,都是需要保護的絕對隱私。說話時,最好權衡利弊,全麵考慮這些信息在曝光後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一件事在一個環境中說出來無傷大雅,但換一個環境則可能成為敏感“雷區”,這就屬於“相對隱私”。分清這類隱私,要先弄清你所處的環境。但如何麵對相對隱私呢?切記一點,千萬不要把同事當心理醫生。比如,要好的同事可能會問你:“最近和你男(女)朋友的關係怎麼樣啊?”你可以大而化之地說“還行”。對方可能隻是出於善意的關心,你最好也點到為止,不必作進一步的解釋,識大體的同事也不會糾纏著問下去。

打好隱私保衛戰,無論是辦公室、洗手間還是走廊,隻要是在公司範圍內,都不要談論私生活;不要在同事麵前表現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級的關係;即使是私下裏,也不要隨便對同事談論自己的過去和隱秘思想;如果和同事已成了朋友,不要常在其他同事麵前表現太過親密,對於涉及工作的問題,要公正,有獨到的見解,不拉幫結派。有些同事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對這種人要“有禮有節”,不想說時就禮貌而堅決地說“不”。千萬不要把分享隱私當成打造親密同事關係的途徑。同事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都有著善良和平常的心計。我們不妨學著換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也許更能理解為什麼有些話不該說,有些事不該讓別人知道。全麵地看待問題,會有助於你權衡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保護隱私,一來是為了讓自己不受傷害,二來也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不過,也沒必要草木皆兵,若對一切問題都三緘其口,也很容易讓人覺得你不近情理。有時,拿自己的缺點自嘲一把,或和大家一起開自己的無傷大雅的玩笑,會讓人覺得你有氣度、夠親切。

8.遠離嚼舌一族

說話金典: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遠離嚼舌一族,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小亮在連隊當文書時,有一次與幾個戰友談論連隊幹部,談到了政工幹部與軍事幹部的區別時,他很隨便地講了某某軍事幹部不如某某政工幹部會講話會講課。就這麼一句很無意的話,卻被在場的一位同誌傳到了那位軍事幹部的耳朵裏。後來那位領導找到他,劈頭就一句:“小王,我哪點不如政工幹部?”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細一想,是在某個場合說過類似的話,但絕沒有褒誰貶誰的本意。但事已至此,無論他怎麼解釋領導也不會聽,也不會改變對他的看法,所以他非常痛恨那些搬弄是非而想撈到好處的人。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同事間相處,貴在真真實實,平平淡淡。對於那些搬弄是非的人,我們曆來認為:“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無數事實證明,那些善於搬弄是非的人,幾乎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若真的有協調能力,有公關水平,有讓人敬慕的人格力量,為什麼去搬弄是非呢?說到底,搬弄是非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是在人與人之間玩弄的一種“小把戲”,什麼時候也不能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