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什麼實話該說,什麼實話不該說(2)(1 / 3)

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晚輩怪長輩偏心;下屬怪上司隻心疼心腹;業務員怪老板隻看重主管,一味地認定是對方不能一碗水端平,似乎很少有人會檢討一下,為什麼那些人會討人喜歡,讓人器重。或許就是因為那些人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優勢,才會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啊!又為什麼憤憤不平地抱怨呢?

既然話通常不是對著自己說的,那麼就得看看對方臉色,再適當地表達,才不會出錯。當別人煩躁的時候,卻湊上去嘀嘀咕咕;或是人家正興高采烈,卻一不小心澆他一頭冷水,都是太不知趣了。當然,如果要讓對方同意自己的想法,更是要看看對方的臉色,再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所以,看人臉色過日子沒什麼不對,反而是那些從來不去管別人感覺的人,才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腰杆子一向挺直的劉羅鍋就是一個例子,他的能力強、有原則,溝通起來機靈得很,讓乾隆皇帝不寵愛他都不行。

有一回宰相劉墉陪乾隆皇帝聊天,乾隆很感慨地說:“唉!時光過得真快,就快成老人嘍!”

劉墉看看皇帝一臉的感傷,於是說:“皇上您還年輕哩!”

“我今年45歲,屬馬的,不年輕啦!”乾隆搖搖頭,接著看了一眼劉墉問:“你今年多大歲數啦?”

劉墉畢恭畢敬地回答:“回皇上,我今年45歲,是屬驢的。”

乾隆聽了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我45歲屬馬,你45歲怎麼會屬驢呢?”

“回皇上,皇上屬了馬,為臣怎敢也屬馬呢?隻好屬驢嘍!”劉墉似笑非笑地回答。

“好個伶牙俐齒的劉羅鍋!”皇上拊掌大笑,一臉的陰霾盡失。

一個善於說順耳話的人,一定善解人意,機靈乖巧。能了解對方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什麼事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這是一種天賦,有些人天生就比較敏感,能很輕易地看出別人的情緒反應。擁有這種知己知彼的能力,做起事情來就容易百戰百勝。所以這是一種溝通上的優勢,有了這種優勢,溝通時就輕鬆多了。

通過觀察,可以洞察先機,知道對方的想法,就算覺察對方有不同的意見,心裏也有數,可以在心裏有所準備,事先化解;也可以針對別人的反應,妥善安排自己的進退應對;依照對方的反應,適時給予鼓勵讚美,把話說在適當時機,剛好說進對方的心坎裏;發現對方不悅,臨時刹車,避免溝通惡化,見風轉舵隨機應變,事情就不會搞砸了;隨時留心對方的臉色,適可而止地指責,讓對方有個台階下。這樣子的溝通,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還能不順暢嗎?

雖然說順耳話是一種技術,也是可以學習的,怎麼學呢?

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慢半拍,仔細看看對方的表情,判斷一下自己的這句話會引起什麼反應。

傳遞壞消息時說:“我們似乎碰到一些狀況……”你剛剛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出了問題,此時,你應該以不帶情緒起伏的聲調,從容不迫地說出本句型,千萬別慌慌張張,也別使用“問題”或“麻煩”等字眼,要讓上司覺得事情並非無法解決。

上司傳喚時說:“我馬上處理。”冷靜、迅速地做出這樣的回答,會令上司直覺地認為你是有效率聽話的好部屬。

表現出團隊精神時說:“莎拉的主意真不錯!”莎拉想出了一個連上司都讚賞的絕妙點子,趁著上司聽到的時刻說出本句型,做一個不忌妒同事的部屬,會讓上司覺得你本性善良、富有團隊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閃避你不知道的事時說:“讓我再認真地想一想,三點以前給你答複好嗎?”當上司問了你某個與業務有關的問題,而你不知該如何做答時,千萬不可以說“不知道”,可利用本句型暫時解危,不過事後可得做足功課,按時交出你的答複。

5.跟領導說實話要善找機會

說話金典:在領導心緒高漲、比較興奮時提出建議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跟領導說實話,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麵,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時機和場合,使領導更能用心領會你的意見,且不會導致對你的反感。

現代心理學證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有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較之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說明,人是一種有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動物,其思維特征會受到某種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對方的情感變化,趨利避害,從而占據某種心理方麵的優勢和主動,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