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因一些消極的想法而感到煩惱嗎?就像“是的,但是,但是……”關鍵的是,從一產生這些想法你就要摒棄它們。你也許聽說過“想法就是現實”這句話吧。你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你就能夠成就這件事情。如果你持續不斷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要實現的目標是多麼的艱難上,那麼,你就永遠不會實現它。
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能性上,以此來克服消極的想法。你可以設想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然後對自己說:“我怎麼會想到我能實現我的目標呢?它的規模太大了,要實現它簡直是太困難了,這是不可能的!我在想些什麼呀?”這些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也許大多數人都不止一次地和這種自我對話鬥爭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當這些想法產生時,就立即將這些想法替換為下麵的一種對話:“我知道我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因為其他人在此之前就已經做過。我下定決心要讓它得以實現,我願意做必要的一切來實現我內心的想法。”你感覺到這兩種想法的不同了嗎?如果你長時間地徘徊在第一種想法上,你就有麻煩了。如果采用第二種思維方式就能立即改變你的思路,將你帶入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新世界。當你的心智處於積極狀態時,你將會問一些更有意義的問題:“我怎樣做才能實現我的目標?誰將願意幫助我?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使我達到我期望的目標呢?”
(4)消除恐懼和冒險
恐懼是在做出改變時的自然反應。它或許是人們開始做任何新事情時猶豫不決的首要原因,人們也因而傾向於選擇生活中原來的模式——安全、舒適和熟悉的環境。能夠認識到每個人在開拓新領域時都會產生恐懼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恐懼是我們所有人的一種自然生理反應,它使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準備應付或是需要逃避某些事情了。然而,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對待恐懼是有所差別的,差別就在於對待恐懼的態度。成功的人承認恐懼,並努力找出產生恐懼的原因,以此決定他們能為前進道路上將要麵臨的挑戰做出怎樣的準備。他們決定采取一定的行動,使自己盡量感到充滿競爭力和信心。莉莉·沃爾特在她的《成功演講家的秘密》一書中寫道:“充分的準備和預演將減少75%的恐懼。”她還說:“深呼吸又會減少15%的恐懼,而剩餘的10%可以通過精神上的準備來戰勝它。這些百分比可以使你的精神狀態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了戰勝恐懼,我們必須深入挖掘什麼是我們最害怕的。隻有找到產生恐懼的根源,冒些風險,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當問一些年長的市民,對自己過去的生活有什麼遺憾時,絕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他們最遺憾的就是:他們一直都沒有去做他們最想做的事情。這說明縈繞在他們心頭的是那些他們沒有去冒的風險,而不是他們已經冒過的風險。
所以,不要讓恐懼留給你同樣的遺憾。承認恐懼,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采取行動克服它。
(5)預見成功
喬治·伯納德·肖說:“有些人隻看到事情的現狀,並問為什麼。而我看到事情將來可能是什麼樣並問為什麼不呢?”當時的人們厭倦了社會中的種種局限,並急於重新發掘社會潛在的價值,他的話成了當時社會的主旋律。
想像事情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不僅僅要思考,還要積極地認識它。當這種想像過程定向了之後,就是眾所周知的預見。在你想成就的事業實現之前預見它,這是眾多成功者最強有力的策略,他們運用預見的景象重新點燃他們的熱情,明確他們的目標,增強他們的信念。
比如,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演講家,首先就要想像你是站在眾多聽眾的麵前,幻想你正在向聚精會神的聽眾們做有說服力的演講,你的聲音是那麼的自信和充滿活力,人們對你的讚許之詞不絕於耳。你仿佛感覺到了聽眾的熱情和對你講話的接受,仿佛聞到了主席台上的鮮花是那麼的芳香,仿佛體驗到了玻璃杯內清涼飲料的涼爽。
要產生這樣清晰而強烈的景象,你需要充分發揮你豐富的想像力。同樣地,當你在向一個目標努力時,完全按照你的想像和期望的那樣,盡可能預見你實現它的每一個細節和幻象。你將自己的預見變得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當你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後,你會有這樣一種似曾經曆過的感覺——“難道我以前沒有經曆過此事?”是的,你在想像中已經曆過千遍萬遍了,而每想像一次,這種經曆就向真實靠近了一步。
(6)練習不斷肯定自己
《信仰的力量》一書的作者路易士·賓斯托克建議我們在潛意識裏重複正麵的肯定,認為這是一種培養信念的極好辦法。當你不斷向自己重複一個肯定後,最後你會開始相信它了。
(7)發現相信和支持你的人
當麵對挑戰的時候,即使你得到了態度積極的人們的支持,你也很難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而當你將你的夢想與消極的人們聯係在一起時,則意味著你的夢想已注定死亡。許多成功人士根本沒有時間與消極的、不支持他們的人打交道。不幸的是,要想把全部消極的人從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是非常困難的。你的父母,生意夥伴,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你的配偶都有可能給你帶來消極的影響。因為這其中的許多人對你有多年的了解,他們可能隻會考慮到你以前的經曆,而不是現在的你或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例如,當你告訴他們你的夢想是有一天要在皇家大劇院演出時,你哥哥就可能想起了你第一次在學校演出中,從舞台上掉下來的失敗經曆而勸你實際點;當你告訴媽媽,你想開一家組裝壁櫥的公司時,她老人家立即提醒你十幾歲時,你的壁櫥是如何的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