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一門大學問,想想看,對方一天起碼接到好幾百封應征函,如果你不能讓對方的眼睛為之一亮,引起注意,可能還沒入圍就被淘汰了。你必須想辦法證明自己與眾不同,而不是和別人一起大規模的轟炸,這種招數用在求職上可一點也不管用。
好的求職函應盡量簡明扼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為什麼對這個工作有興趣,以及自己最擅長的技能,並把自己個人經曆中最值得驕傲的成就寫出來,但不要吹捧,而是強調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信函的結尾,則探詢安排麵試的可能性。根據經驗法則,如果你把握了上麵這些原則,十之八九都能順利地跨過第一道門檻。
(7)麵談
這可以說是求職的最後一關了。很多被錄取的人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原因是他們能給主考官製造出與眾不同的形象。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式,就是事前準備充分。
記住,充分表現自信,不必害怕,你可以顯現個人風格,或者表示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
根據人力資源專家研究,通常第一眼的感覺最重要,事實上,有很多的決定都是在一開始的30秒到1分種內做成的。所以,你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成功地將自己推銷出去。沒錯,求職其實就是一種行銷手法,而你自己就是一個產品,經過適當的包裝、定位,強化產品形象,才有可能獲得買主的青睞。否則,當你與別的產品根本沒什麼兩樣的時候,你隻好蹲在倉庫裏等著發黴。
無限熱愛工作的人,都可以成功
皮魯克斯說:“每個從事他所無限熱愛的工作的人,都可以成功地推銷自己。”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工作的時間也許很長,但卻絲毫不覺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在做遊戲。
愛迪生就是一個好例子。這位未曾進過學校的送報童,後來卻使美國的工業完全改觀。愛迪生幾乎每天在他的實驗室辛苦工作18個小時,在那裏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此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難怪他會成功。
如果你對於想從事哪種工作尚沒有一點兒概念,又怎麼能夠對工作產生熱愛呢?
你也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本節內容中提一些令人擔心的話。但如果你了解,多數人的憂慮、悔恨和沮喪,都是因為不重視選擇工作而引起的,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關於這種情形,你可以問問你的父親、鄰居,或是你的老師。工人無法適應工作是“社會最大的損失之一”。是的,世界上不快樂的人,也就是憎恨他的工作的人。
你可知道在陸軍中“崩潰”的哪種人?他們就是被分派到錯誤單位的人!所指的並不是在戰鬥中受傷的人,而是那些在普通任務中精神崩潰的人。孟寧吉博士,是位最偉大的精神病專家,他在二次大戰期間主持陸軍精神病治療工作,他說:“我們在軍中發現安置的重要性,就是說要使適當的人從事一項適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相信他手頭工作的重要性。當一個人沒有興趣時,他會覺得他是被安排在一個錯誤的職位上,他會覺得他不受欣賞和重視,他認為他的才能被埋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發現,他若沒有患上精神病,也會埋下精神病的種子。”
是的。為了同一個原因,一個人也會在工商企業中“精神崩潰”,如果他輕視他的工作和職業,他也可以把它搞砸了。
想想該想的事,會使你的工作變得並不那麼討厭
不少無法推銷自己的人抱怨說:“適合自己的工作根本找不到。”但事實正好相反,隻要感覺喜歡,就是適合你的工作了。
有位女速記員在俄克拉荷馬州吐爾薩市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她每月總有好幾天要處理一些枯燥無味的東西,如填寫租約表格、整理統計資料等,這些工作實在太無聊,她不得不變通工作方式,使之有趣一些。她每天跟自己比賽,先計算早上填寫多少表格,下午再盡力超過這一數目,然後計算每天的工作量,第二天再想辦法做得更好。結果呢?她比別的速記員都做得快。她因此得到了什麼呢?稱讚?不是。感謝?不是。升遷?不是。加薪?也不是。但這種方式的確幫她不致因對工作厭煩而產生疲勞,也的確對她產生了鼓舞作用。因為她畢竟盡力使一件原本枯燥無味的工作變得有趣,而自身也充滿活力,對工作更有興趣,能在一段自在的時刻裏得到快樂與享受。下麵是另一位女速記員的故事。她是伊利諾伊州艾姆赫斯的維莉·戈登小姐,她寫了這麼一封信給我:“我的辦公室裏有4位速記員,每個人都被分派處理某些特定信件。有時候,我們會被那堆信件搞得頭昏腦漲。一天,某部門的助理堅持要我把一封長信重新打出來,我不願意。我告訴他,信根本不用重打,隻要把錯別字改正過來就可以。他卻說,如果我不做,他照樣可以找到別人去做!我真氣壞了,但不得不重新打字,因為我如果不重打,就會有人趁機取代這個工作,何況公司是付了錢要我工作的。想到這些我覺得好過些,並假裝自己喜歡這個工作,後來我還真的就多少有點喜歡它了。我發現,一旦我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所以現在我很少加班。這種新的工作態度,使大家認為我是個好職員。後來,某部門主管需要一名私人秘書,就選上了我——因為他說,我總是高高興興地去做額外的工作!這種心態的改變所產生的力量,實在是我最重要的大發現,也的的確確奇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