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行動策略:操作加工理想中的“奶酪術”(1)(2 / 3)

不管矛盾起源和矛盾本身究竟如何,下麵一些簡單的指導會對你有所幫助:

(1)不要讓差異擴大,避免將幾件事混在一起做,問題一旦發生立刻著手處理。

(2)直接與對方打交道,別另外拉進第三者,讓更多的人承擔你的沮喪。

(3)預先準備好至少一種對雙方都有利的備用方案,並從其他參與者處取得可行的方案,控製全局,避免亂花錢。

(4)使用小幽默,並強調雙方差異中的積極因素,從而緩和緊張氣氛。並支持他人嚐試改變的意圖。

(5)避免通過責備對方把事情人格化。如果矛盾源於對方的行為,記住隻針對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個性。

除工作方式差別帶來的矛盾外,工作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往往是不願意按其本來麵目接受工作現實,而是按自己的想象行事。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需要時間和努力。你可能一時間明白不過來為什麼這家公司要以這樣一種方法來做事,但現實生活中的工作不會與從書本中學到的一樣。並且,雇主在與你麵談時隻會表現出他最好的一麵,正如你也在做的那樣。另外,對於某些日常事務和令人不快的職責你可能起先沒有料到。避免把工作浪漫化的辦法是盡可能現實地看待問題,看工作到底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隨著新經驗、期望、矛盾甚至快樂而來的焦慮是一種生理信號,提醒我們還有問題尚未解決。這種焦慮給予我們壓力,使我們產生能量去迎接挑戰。我們的任務是明確自己的需要,然後找到滿足需要的辦法。但是問題和需要並不總是這麼簡單易辨,或是解決時機被拖延,或是解決方案不易實施(如“我真不知道為什麼我對老板來氣”或“我熱愛這項工作,但報酬太低了”)。這樣的話,我們需要用間接的辦法來對付焦慮情緒,如做放鬆練習,慢跑,與朋友談話,讀一本好小說,或思考一番。因為能量是隨著感受和考慮積聚起來的,我們要避免在試圖減少壓力的過程中做適得其反的事情,如工作遲到、酗酒,而要把能量用在積極的行為上,如正視問題,找一個暫時的折衷辦法,或做一個長遠計劃等。

除此之外,在任何壓力下,你都要先檢查自己的態度、行為和選擇,而不是將不愉快歸咎於無法改變的外界因素上去(老板、社會經濟)。通過娛樂活動、興趣愛好、放鬆練習和適當的飲食來保持良好的健康和態度。不斷接受教育能幫助你避免思想過時,作好迎接工作改變的準備,並隨時保持樂觀情緒。

在某種程度上,你可以通過對工作環境作出適當的改變來減輕壓力,比如說爭取獲得老板的幫助,或調入另一部門,將一個大項目分解成若幹小部分,或卸去一些職責(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這些都會讓你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中脫開。

應付壓力的最後一條原則是掌握控製權。被壓力重重包圍的人,不可能覺得自己在控製事態。掌握控製權需要使用我們剛才談過的所有策略,另外還要向前看,預測可能出現的其他挑戰。它意味著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為什麼,和計劃如何幹。它意味著知道是什麼事情在使你煩惱,並減少引起煩惱的機會或學會應付煩惱的到來。它意味著將精力花在重大事件上。及早適應工作環境以及工作本身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找到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職場創業者要適用理性思考,免走彎路。

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會精力充沛

如果你所選擇的職業不適合你,那你就不可能有成功推銷自己的奇跡出現,不但不會有成功,而且它甚至還會剝奪你做人的興趣。但是,如今的很多青年大多沒有考慮到這一層的關係,他們往往喜歡做其他人看來很體麵的工作,至於工作本身的特點倒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

不知有多少人因為隻考慮到工作的體麵而斷送了一生的幸福,他們以為體麵的工作肯定是成功的捷徑,而不管自己的性格、才學是否與之相稱,他們完全不懂得成功的真正意義。培養為人處世的功夫,比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來得有價值,更為重要。一個人除了理智外,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感情,這感情其實與我們所擁有的學問一樣寶貴。但是,很多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在剛跨入社會時,往往容易有些剛愎自用、自高自大、對人冷淡等不良的習慣;要改善這些不良的習慣,就必須從修身養性、培育感情開始,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令人愉悅、使人敬重的人。

如果你認為自己在某種事業上缺乏足夠的才能,那麼還是拋棄這種事業為好。否則,你一生的結局一定是後悔和失望。其實,選擇終身的職業是一件頗費周折的事情,在決策之前,必須先剖析自己的才能與誌趣,要深思熟慮地加以考察,職業的重要方麵都要與自己的誌趣相結合,而且自覺確能勝任,這才算得上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