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在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疾病使她變成了又瞎又聾的小啞巴,殘疾的她在家庭教師安妮·沙莉文女士的教育下,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並作為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還著了7冊書,她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
對此,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因為他們都是憑借自己“信心”突破了生命的極限,獲得了常人無法獲得的成功。
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相信勝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會移山的人,會成就事業;認為自己不能的人,一輩子都會一事無成。自信可以克服萬難,突破生命的極限,充滿信心的人永遠擊不倒,因為他們本就是人生的勝利者。
其實,我們的生命潛能是非常巨大的,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發揮出生命潛能的百分之十,如果我們能發揮出百分之十,我們就將無往而不勝,我們就會戰勝所有的疾病,我們就會享受人生的所有快樂。
突破生命的極限,就是要發揮出生命的內在潛能,使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力量都為人生的目的服務,使人超越現實的局限,達到平時達不到的目標。現代的奧林匹克運動就是激勵人們不斷地突破自己生命的極限,達到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
每個人都可以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隻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意誌,堅持運動,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動力來自於不斷地開拓新的領域
魯耶克曾經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越南戰場上的真實的故事。四名美國大兵在越南一條很狹窄的道路上遭到伏擊。他們被迫跳入一條溝渠中。但是,他們發現他們的位置太過暴露,於是他們又跳回到道路上,並向他們的吉普車跑去,但是由於路麵太窄,吉普車無法調頭。他們每人捧住一個輪胎,合力把吉普車抬起並迅速調頭,然後四人跳上去,以最快的速度衝過交織的火網,駛回安全的地區。回到營區後,他們即使四個人一起抬一個輪胎也無法把吉普車抬離地麵。這四人在遭受伏擊的現場中,是從哪兒獲得這股巨大的力量呢?當然,是來自他們的體內,這就是答案。
因此,目前的問題是,在日常生活的困難和問題中,為什麼我們無法挖掘並利用這些通常隻在嚴重危機中產生的驚人力量?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在於這項事實:我們對信心和思想堅定的信念。當我們發展出堅定的信念後,我們是否就能夠把巨大的個性力量刺激成行動?這似乎並不是太大的奢望:我們可以從我們的身上發展出我們甚至夢想不到的偉大力量。接下來的這篇故事,曾經撰文發表在肯尼思·伯格博士編輯和發行的《偉大力量》雜誌上。這件事發生在4年前,在芝加哥克洛克和布連塔諾書店的倉庫中,當時我正在那兒為我的著作《信心的突破》做親筆簽名。出乎我意料的,該書店已經退休的創辦人阿道夫·克洛克突然走進屋裏,並開始幫我的忙。“還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他喃喃地問。他對我說,他一直試著要遠離由自己創辦的這家書店,但幾十年來的老習慣,卻總是吸引他又走了回來。他解釋說,每個人都待他很好,他的兒子卡爾(也就是書局委任的董事長)見到他的時候總是顯得很高興。但他敏銳地感覺到,他已經“離開了這家書局”,不再屬於這兒了。“我想我已經不中用了。”他很哀傷地宣稱,“因此,我很高興能像一個倉庫小弟那般地為你服務。”然後,他突然問:“關於這個積極思想——你為什麼不寫一本有關退休的書?”
“哦,那並不是我的研究範圍。對於這種題材我沒有太多的認識。”我回答說。然後,我拿這個問題來反問他:“你為什麼不寫一本這一類的書,你現在不是已經退休了嗎?”“我不行。”他很迅速地回答,“我並不寫書,我隻負責銷售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