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和縱欲是不幸的兩個極端。它們同樣地違反自然,也同樣是心靈混亂所造成的結果。一個人無法獲得適當的良好狀態,除非他獲得了幸福、健康以及成功;而幸福、健康以及成功,是一個人和諧地調和他外在與內心環境所得來的。
試著激發自己的抱負
許多人似乎以為抱負是天生的,不會因為後天的努力而有所變化,它在被拋給我們之後便會自己成長。然而事實上,抱負會迅速響應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它需要我們的關愛和教育的支持,就像音樂和美術方麵的能力,不練習就會消失。如果我們不試著激發自己的抱負,它就永遠顯現不出而模模糊糊。我們的能力不鍛煉就會生疏而失去力量,所以我們怎麼能夠指望,我們的抱負在曆經許多蟄伏、懶散、冷淡的念頭之後還能保持新鮮和活力?如果我們一直讓機會從身邊溜走,而不去努力抓住它,那我們隻會變得越來越遲鈍和軟弱。正如愛默生所說:“我所需要的,是有個人逼我做我所能做的事情。”我的問題在於,做我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不是拿破侖或是林肯所能做的事情,而是我所能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最大的不同在於我能比較好地,還是很糟糕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我能發揮出自己10%、15%、25%還是90%的能力。到處都可以看見那些人過中年依然胸無大誌的人。他們隻是開發了個人潛能的很小一部分。他們的才能還處在蟄伏狀態中,隱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永遠都不見天日。當我們見到這些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還有隱藏的能力有待開發。未來的發展和成就便這樣從他們的體內默默地溜走了。不久前,有報紙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說有個15歲的女孩,智力發展水平隻相當於個孩童。她隻對很少的東西感興趣。她愛幻想,不愛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直到有一天,當她在街上聽見一段管風琴的演奏時,她忽然完全清醒了。她找到了自我,她一下子發現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她的才能在幾天之內獲得了一般人幾年才能獲得的提高。幾乎在一天之內,她從一個孩童變成了一位含苞欲放的少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著很大的能量和蘊藏在我們體內的巨大潛力,就像那位少女一樣。如果我們喚醒這些力量,我們就能做出令人歎止的偉績。
西部一個繁榮城市的市政法官是該州最受敬重的法官之一。他在中年的時候隻是個普通的鐵匠。他現在年屆60,擁有城裏最好的圖書館,被公認為該城最博覽群書的人,他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幫助他的老鄉們。是什麼大大改變了他的生活?因為他聽過一場宣傳教育的價值的講座。正是這場講座刺激了他體內的潛能,喚醒了他的抱負,幫助他走上了自強之路。
我認識幾個到了中年才發現自身潛力的人。然後他們忽然發現了自我,就像被從沉睡中喚醒一樣。而喚醒他們的可能是某本有啟發性的書,或是某次傳教、講座,或是與某個胸懷大誌的朋友的會麵,被他所理解,信任與鼓勵。
你會遇到兩種人。一種人會悉心發現你的能力,相信你,鼓勵你,讚揚你;另一種人則總是破壞你的偶像,打碎你的希望,對你的理想大潑冷水。這兩種人給你的影響會截然不同。紐約青少年法庭的緩刑部部長在他1905年的報告中寫道:“將一個男孩或女孩帶出不良環境是進行改造的第一步。”紐約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經過30年的調查,參考了50萬少年兒童的社會和道德福利狀況,最後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認為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大於遺傳。
即使是最厲害的人也逃不過環境的影響。無論我們有多麼獨立,意誌有多麼堅定,個性有多麼堅強,我們也時時被環境所左右。即使一個最優生的嬰兒,帶著最多的優點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把他送給野人撫養,那麼他身上的優秀品質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一個嬰兒在原始野蠻的環境中長大,他當然會變得野蠻無比。有故事說,有個很健康的良性嬰兒被遺棄或是拋棄後被狼叼去和狼仔們一塊兒養,於是那個嬰兒身上體現出狼的所有習性——用四肢走路,像狼一樣嚎叫、吞食。決定我們生存方式的並不是很複雜的事情。我們很自然地模仿周圍的人,並隨著時代的洪流起起伏伏。有詩人曾寫到:“我乃所見之一分。”這並不隻是富有詩意的隨想,而是鐵一般的事實。周圍的每一樣事物,你所聽過的每一次傳教、每一次講座、每一次對話,你所見過的每一個人,都會對你的性格造成某種影響,而你在經曆一些事情之後也不會完全是原來那個你。你的身上有了一點變化,與以前相比的少許變化,正如在比徹讀過羅斯金的著作後便不再像從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