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行動突破:打開高效工作的通道(1)(1 / 3)

青年人最棘手的問題是:難以找到高效工作的切入點。如果這樣,突破自己的智能是惟一的選擇。

超越自己是最關鍵的一步有這樣一段話很精彩:“如果僅從身體條件看,人類隻是很平淡的物種。在力氣上,人比不過大象、老虎,甚至比不過和他同樣大小的其他動物。人雖能昂首闊步地行走,但行動遠不如貓的靈巧;人也跑不過狗,更跑不過馬了。人的視覺不如鷹,嗅覺不如狗,聽覺不如羚羊,很多感覺都很遲鈍。人類雖能站立,但站久了卻要腰酸背痛,這說明人的骨骼和肌肉不太適合他的直立姿勢。人可能是生物界中惟一不協調的物種,其他生物絕無這種情況。魚在水中遊,鳥在空中飛,都是那樣和諧完美。甚至小小的昆蟲,都能有那麼大的繁殖力和那麼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但是,主宰世界的仍舊是人類。人類能做到這一點,完全靠的是人們的智慧。換句話說,人類具有其他動物無與倫比的大腦。僅僅是這一差別,使得人類統治了世界。”人的智慧可以使人超越自己身體的局限和不足,人沒有翅膀,但可以駕駛飛機在天上翱翔;人的視力有限,但可以借助超能望遠鏡看到宇宙星空的細小變化。

人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

無數事實和許多專家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開發出來。

美國的學者詹姆斯據其研究成果說:“普通人隻發揮了人蘊涵潛力的1/10。與應當取得的成績相比,我們不過是半醒著的,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的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為什麼實際生活中人與人卻千差萬別呢?

這當然是由於心理態度與努力程度不同所決定的,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不同有關。

受到行為主義和人文主義的影響,很多教育家在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都不會把目標定得太高。

行為主義者認為,如果把成就的標準定低一點,學生會很容易達到標準,因而得到獎勵。獎勵會使學生更樂於重複該項工作。反之,如果將成就標準定得太高,學生會因受挫而回避該項課程,因而削弱了學習動機。

人文主義者也鼓勵多獎勵取得成就的學生和減少學生受挫的機會。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目標的困難度決定於人們對自己的要求和要完成目標的技術。一個運動員要在一項自己不擅長的運動項目上奪標要比在一項自己很熟識的項目上奪標難。因此,難度是相對於人們對自己的要求和他們現階段的能力水平而言。如果他們對自己在表現上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現時的能力水平,便為自己設立了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如果一個人敢於向自己以往的表現和能力水平挑戰,當遇到困難時,便會嚐試學習新的方法來解決它,經過不斷學習,他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他就實現了超越自己。

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可以提高人的創造力,可以使人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能力,超越自己現在的水平。

隻有具備積極的自我意識,一個人才會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並知道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因而他能積極地發揮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潛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

羅斯福曾說過:“傑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賦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發揮到最高限度的人。”拿破侖在學校讀書時,簡直笨得出奇。不論是法語還是別的外語,他都不能正確地書寫,成績也一塌糊塗。而且,少年的拿破侖還是十分任性、野蠻。

在他的自傳中,曾這樣寫道:“我是一個固執、魯莽、不認輸、誰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裏所有的人感到恐懼。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罵他,在他未清醒過來時,我又像狼一樣瘋狂地向他撲去。”

不僅如此,拿破侖還襲擊比他大的孩子,臉色蒼白、體態嬴弱的拿破侖卻常讓他的對手不寒而栗。他家裏的人都罵他是蠢材,人們都稱他“小惡棍”。

可是,在這個遭人白眼的孩子內心中,信念的力量悄悄的滋長著。

他朦朧地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他還未真正地認識它。而且,他心中有一種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要歸自己所有。

一天天長大的拿破侖開始更理智更成熟的關注自己。他常沉溺於同齡人所無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瘋狂地迷戀著各種複雜地計算,他已學會用冷靜而徹底計算過的理智很好地控製自己的行動。

他驚奇地看到自己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認識了自己。他的行動變得果斷而敏捷,富於抗爭精神。一種嶄新的渴望點燃了他生命的熱情,終有一天,他明白無誤地告訴自己:“是的,我具有出色的軍事家的素質,權利就是我要得到的東西!”清醒的自我意識一旦形成,便發揮出巨大的推動作用。拿破侖在成功之路上連戰連捷。35歲時他登上了法國皇帝的寶座。拿破侖的奮鬥過程告訴我們:積極的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和現實抗爭的過程,不斷地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創業者也正是在拚搏中認識自我、最終實現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