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最喜愛善於進攻、有挑戰性格的人,並樂意為其“效勞”。
所以,在機遇麵前,無疑需要敢於拚搏、鍥而不舍的勁頭,將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隻有勇於戰勝那些看似難以克服的困難,才使機遇發揮出極大的效能。有些人為艱難所折服,就會使已到手的機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使機遇付諸東流。
像獵手一般捕捉機遇
在追求事業的旅程中,有時稍一疏忽,就地觀望,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與機遇失之交臂。美國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談到成功的經驗說:“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的機會。”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則認為:“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人‘永不’之室。”
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忽降臨在你的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如何悲傷歎息,卻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了。有的人在時機失去後才頓足扼腕,那他隻能是個十足的倒黴鬼。而有的人卻懂得機遇是稍縱即逝的,因而能及時抓住它,那麼,他的一生就能打開成功的通道,心想事成。
機遇,來去匆匆,瞬息而過。抓住機遇的關鍵是要思維敏捷、及時捕捉,莫讓它輕易溜走,以至一失“機”成千古恨。古語說得好:“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它的頭發,如果你一下沒有抓住,再抓就會撞到它的禿頭了。”不失時機地、準確地把握機遇,對於一個人,一個單位顯得至關重要。
在美國,蘋果計算機公司就因未掌握好時機,使廣大的市場被微軟公司占領,損失十分慘重。1984年,蘋果公司推出創新品牌麥金托斯計算機,當時紅極一時,成了熱銷品種。但蘋果公司不願將麥金托斯操作係統出售給製造商,因而無法大範圍推廣。與此同時,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開發了“視窗”係統,用於IBM公司的計算機,並允許客戶購買該操作係統,成功地占領了市場,“視窗”軟件自此名聲大震。而蘋果公司的麥金托斯專利技術,直至1994年9月才姍姍來遲地出售,這時,已引不起開發商們的興趣。比爾·蓋茨總結了一些電腦巨擘抓住機遇複又丟失的教訓,決定全世界範圍內將計算機連接起來,形成“網絡”、“信息高速公路”,為新一代的天才提供藝術上和科學上夢寐以求的發展條件。善於捕捉機遇造就了這位電腦巨富。
然而,當機遇確實從你鼻子底下溜走時,隻顧埋怨自責,乃至消極沉淪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機會總會有的,錯過了一次機會,追悔惋惜無濟於事,倒不如心平氣和,積聚力量去等待、捕捉機會。昨天的機會雖永遠逝去,但新的機會、新的希望仍會不斷呈現在你的麵前。要知道,太陽落下了還有月亮。春天失去了還有夏天,隻要始終不放棄努力,機遇終會向你招手。
要想抓住機遇,還得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倫琴發現X射線的第二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十分沉痛地反省自己:他也曾看到了存放在陰極射線管附近的照相板感光的現象,但由於他未緊緊抓住這一機會繼續深入研究,使自己與成功失之交臂。
與克魯克斯相反,倫琴在打開微觀世界大門的三大發現之一——X射線課題上一舉突破,成為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的獲得者。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獲得成功,就是因為缺乏把握機遇、駕馭機遇的敏銳和膽識。而並非是個人的能力和才幹稍遜一籌。成功者,除了基礎積累以外,更重要的在於當機遇如蒙麵人般地與他擦身而過的,能一眼識別,並緊緊抓住,利用機遇,拓展自己。
蘇格拉底曾斷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發掘開拓的人。”我們和機遇結伴而行,機遇往往與我們擦肩而過。抓住機遇的,一舉成功;放棄機遇的,悔恨終生。機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將決定著我們事業的成敗。
在人的一生中,機遇可以說是隨時存在的。機遇能不能變成你的現實利益,則要看你是不是具有發現它的頭腦,捕捉它的目光,抓住它的膽魄,利用它的實力。由於機遇轉瞬即逝,沒抓住它,就永遠失去了。若抓住了一次,就可能造成人生的轉機。從尋找到發現、抓獲、利用它,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隻有長期追求、苦心積累,才能真正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因此,將力量的基點放在積累能量,蓄勢待發上,則不失為明智之舉。
絕對不放棄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機遇
許多成功者就是善於抓住和創造機遇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鬥,絕對不放棄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機遇,即使形勢仿佛已經對自己不利,即使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他們總能從“不利”中發現“有利”。從“錯誤”中找出“正確”,從沒有機會的地方挖掘出機遇!這就是他們高人一籌的真正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