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行動態度:清理成與敗的因果關係(2)(3 / 3)

富蘭克林有一天突然警覺地發現他現在常常失去朋友。他此時才開始注意到事情的原因是由於他太愛爭強好勝,處處都要占優,所以他始終都跟別人處不好。有一天,當他把工作大致做好了之後,他坐下來列了一個清單,把自己在個性上所表現出來的缺點全部都列在了上麵,並且是從最致命的大缺點開始,一直到不足掛齒的小毛病為止重新依次排列了一次。富蘭克林下了極大的決心要一一改掉自己的這些毛病。每當他真的徹底改掉一個毛病時,他就在單子上把那一條毛病劃掉,直到他最後全部劃完為止。結果,富蘭克林成為了美國最得人心的人物之一,他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當殖民地十三州需要法國的援助時,他們派了富蘭克林去。法國人對富蘭克林的印象奇佳,他果然也不負使命。他被公認為是個性自我改造最成功的人士之一。

反過來說,假如富蘭克林的選擇是我行我素、依然故我,不對自己的個性加以檢討;假如他也像其他許許多多的人一樣,放任自己的天生個性;假如他依然不改爭強好勝、處處占優的毛病……那麼,他就絕對不可能成功地爭取到法國的援助,如果是那樣的話,整個美國的曆史就將要改寫了。一個人的性格居然也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可是,現在卻還有很多人到處在說:“我能怎麼辦?”其實,你怎麼知道你辦不到呢?你怎麼知道經過數年的努力你仍然不會有所收獲呢?林肯曾經說過:“我要準備好自己,以待時機的來臨。”因為他深信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林肯果然等到了收獲的那一天。

雖然我們沒有林肯總統那樣的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在生活中,我們至少可以選擇讓我們周圍的人都覺得人生還算合理、愉快的;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不為身邊的人帶來無謂的煩惱。有位年輕的大學足球明星,在大賽前的一個星期,他的母親突然去世了。教練從來沒有碰到過類似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後來,教練決定讓這個球員自己去處理。如果他照常參賽,也就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年輕人覺得實在無法承受打擊而要退出比賽,那麼教練也會尊重他的決定。

比賽那天終於來到了。球隊上場了,這位年輕的球員也在裏麵。當大家沿著邊線默契地前進時這個年輕人卻徑直向觀賽的看台跑去,在看台的第十二排上有一個空的位子,上麵覆蓋了一塊黑布。這位球員默默地站在那裏,凝視著蓋了黑布的空位子說:“媽媽,我要為你賽好這場球。”說完即轉身加入場上的比賽,並且最後為他的球隊奪得了勝利。這就是發揮了“選擇的威力”的精彩例子。這位年輕的球員本來也可以坐下來痛哭一場,那麼同隊的隊友由於同情他也有可能一個個被弄得很難過,而最終使全隊的情緒大受影響,甚至可能輸掉這場球。年輕的球員並沒有這樣做,他是以整個球隊的利益為重。結果最終他自己獲益,他的球隊獲益,而他的母親,無論如何,也必然會為她的孩子感到高興和驕傲。年輕人的選擇肯定也是他母親所期望的。當心愛的人離我們而去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應該選擇好好地活下去,這也是死者所期望的。無論如何,應該讓他們永遠以我們為榮。我們雖然不能控製外部的變故,但是我們可以掌握做抉擇的能力;能掌握這種威力,就能使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周圍的人都能感覺到活得有趣味、有意義。

有一則寓言故事也許能幫助我們了解選擇的威力。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著一位天才老人,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問題。當地有兩個小孩打算愚弄這個老人,他們捕捉了一隻小鳥,然後就向老人的住所出發。一個小孩握著那隻小鳥,問老人:“你說鳥是死的還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捏緊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說鳥是死的,你就會放開手讓它飛掉。你的手掌握著這隻鳥的生死大權。”

這個寓言故事沒有一點渲染,也沒有一絲保留。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分岔路口,在每個路口,我們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道路走下去,因為我們不可能同時踏上兩條道路。

朋友們,你準備選擇哪一條道路呢?隻要你改變自己,那麼,成功的道路就已經敞開在你的腳下。

讓我們都來選擇走向成功的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