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行動方案:找到自己一生的指針(1)(2 / 3)

眼前利益的出發點就是你首先要能夠生存,要首先保證你的衣食住行不受影響。這就是說,你先要找到一份工作,使你能夠生存下來,然後才有可能實現你的長遠目標。

眼前的工作可能不適合你的發展,你就要把它當作一個過渡期,一旦發現有你自己發展前途的事情出現,就要毫不猶豫地放棄眼前的工作,去追求你的事業。這裏決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還要克服拖拉,有些人就是這樣,一旦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幹起來了,就不願意放棄,即使覺得不適合自己,也就委屈自己,認命了,這樣,你就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長遠目標,就等於宣告了自己人生的結束。

所以,眼前利益永遠隻能作為一個跳板,你是要借此跳上龍門的,而不是就此了結一生的;生存是第一需要,發展和實現自己才是人生的終極需要和最高需要。

目標可以引導人發揮巨大的潛能

沒有選定的目標,多麼強大動力的車都不能載你駛向成功,因為你會彷徨、躊躇。錯誤的目標,就是導致南轅北轍悲劇的隱患。

凡成功者,必有堅定而明確的目標。隨後,他們以身為箭,以心為弦,將自己射向成功的目標。此所謂有價值的生命者,此所謂成功之人士。凡是有著強有力的中心意誌,一定是個積極的、有建設與創造本領的人。每個人都會向往一件事,希冀一件事,但真能做事、成事的,卻隻有那些懷著中心意誌和終極目標的人。

你是以怎樣的態度來應付目標的?麵臨著目標,你是疑慮、畏葸、厭惡、猶豫的嗎?你是害怕目標的嗎?你是懷著“試著看”的狐疑態度的呢,還是抱著無畏的氣概、堅毅的決心的?

懷著披荊斬棘、破釜沉舟,不惜任何代價、任何犧牲,都要達到終級目標,從這中間,是可以產生出一股無畏力量來的。

有著堅強的中心意誌和終級目標的人,在社會中一定能夠占得重要的位置,而為他人所敬仰。他的言語行動,表現出有定力、有作為、有主見、有生命之目標,而又必求達到其目標。他朝著目標前進,有如急矢之趨射向紅心。在這樣的一種意誌之下,一切的阻礙都會消失。

中心的意誌,遠大的目標,是青年人的生命中的有力的護衛或保障;它能使青年人阻擋“擋不住”的誘惑,而不至墜入罪惡的淵藪中去。

在你看到有一個青年,用著斬釘截鐵的態度,去實行他決定的計劃,而絲毫不存著“假使”、“或者”、“然而”、“並且”等兩可而半肯定的念頭時,你可大膽地斷定,他是不會墮落的,他一定會成功的。

目標的認清,意誌的堅定,從這中間,是可以產生出一種能夠使人成功的力量來的。

(1)目標具有向導作用

目標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當一個人為自己定下成功目標之後,該目標就會起導向、激勵等作用。目標是成功路上的各個標誌。每達到一個標誌,就會享受一份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並增強一重信心和動力。對於許多人來說,製定和實現目標,就好像一場比賽。因此,每實現一個目標,就會受到一次鼓舞和鞭策,心態乃至思維和工作方式也會跟著更新。有一點格外重要,即目標是很具體的、可以實現的,並且是可以看得見的、便於自己評價或檢查的。如果一個人定的目標不具體,他就無法知道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中途就可能泄氣,甚至甩手不幹了。

目標可以引導人發揮巨大的潛能。人要發揮潛能,就要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優勢方向,以獲得最快的高回報或高成果。目標最能吸引人集中精力最優化地開發其潛能。當人不停地在其優勢方麵拚搏時,這些優勢就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在達到目標時,自己究竟成為什麼樣的人物比得到什麼東西重要得多。舉世聞名的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是一個深諳目標引發潛能的內行。他在讀書時就從老師那裏知道攻下哥德巴赫猜想的魅力,便以摘下這個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其目標,願以畢生的精力而拚搏。這個偉大目標使他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也使他最優地發揮了他的潛能,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

(2)生活的目標性

目標昭示人的使命。每一天,都能遇見牢騷滿腹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和周圍的世界不滿。其中98%的人,對其心目中的喜歡的世界缺乏一幅清晰的圖畫。他們根本沒有改善自己生活的目標,隻好活在一個他們無意改變的世界上。曾有一位醫生對活到百歲以上的老人作過大量研究後,他曾讓人們思考一下這些人長壽的共同因素,大多數人們原以為他會列舉食物、運動、節製煙酒等影響健康的東西。然而,令人們驚訝的是,醫生說長壽者的共同特點是對待未來的心態,他們都有人生目標。

當然,製定人生目標者未必都能活百歲,但必定能增加個人的成功機會或成功的多少與質量。

有了心中的大目標,凡人可以變得偉大;心中無目標,“神童”也會變成庸人。

(3)目標使人視野開闊

明朗目標使人的眼光集中到建功立業上,平庸者或失敗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與工作成果,以及苦勞與功勞的基本概念。他們自以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艱苦的工作,就一定會帶來成功;但是卻不明白任何活動本身都不能確保成功。一項活動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朝向一個構成成功的明確目標。也就是說,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了何等的成果。一旦人有了明確的成功目標,就會把工作本身轉向工作成果了。隻有積累足夠的成果,才能構築起成功的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