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能執行的目標,隻有不能執行目標的人。青少年必須要有極強的執行目標能力,否則就難以為自己的一生找到指針,贏得成功的方案。
眼前利益永遠隻能作為一個跳板
選擇目標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人在生活中首先要謀求生存,不會生活就不會有發展,也就不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不管你的長遠理想多麼宏偉,如果你不會謀求眼前利益,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相反,如果一個人隻想著眼前利益而沒有長遠目標,那麼他也不會有多大的前途。他就像一隻忙忙碌碌的蜜蜂,一年到頭,東奔西走,不知道生活的快樂,也不知道成功的喜悅,這樣的人苦命。
如果你的年齡是18歲以下,那麼你可能即將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兩項決定——這兩項決定將深深地改變你的一生;這兩項決定對你的幸福、你的收入、你的健康,可能有深遠的影響;這兩項決定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毀了你。
這兩項決定就是你的眼前利益,解決了眼前利益,才能為你的長遠利益奠定基礎。很多人由於沒有解決好這兩個眼前利益,導致了終生失敗。
這兩個重大決定是什麼?
第一:你將如何謀生?
第二:你將選擇誰來做你的生活伴侶?
這兩項決定,通常都像賭博。哈裏·艾默生·佛斯迪克在他的《透視的力量》一書中說:“每位男孩在選擇如何度過一個假期時,都是賭徒。他必須以他的日子作賭注。”
但是這兩項眼前利益卻不能賭,因為誰也賭不起。所以找一個謀生的飯碗與找一個理想的伴侶,就是一個人走向社會麵臨的最大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你才能進一步實現你的夢想。首先如何找到你謀生的飯碗呢?現在找工作是最難的事情了,要找到自己喜歡幹的工作那就更難了。不光中國人多崗位少,世界範圍內也如此。
美國家庭產品公司的一位副總經理艾德納卡爾夫人說:“我認為,世界上最大悲劇就是,有那麼多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發現他們想真正做些什麼。我想,一個人若隻從他的工作中獲得薪水,而其他一無所得,那真是最可憐了。”很多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是很盲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隻要有工資就行。所以,難怪有那麼多人剛開始的時候野心勃勃,不可一世,充滿玫瑰般的美夢,但是到了四十歲以後,卻一事無成,痛苦沮喪,甚至神經崩潰。
所以,為了長遠的目標,你在選擇眼前利益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菲爾·強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兒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菲爾痛恨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懶懶散散的,提不起精神,隻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則一概不管。有時候,他幹脆“缺席”了。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養了一個沒有野心而不求上進的兒子,覺得在他的員工麵前丟盡了臉。
有一天,菲爾告訴他父親,他希望做個機械工人——到一家機械廠工作。什麼?一切從頭開始?這位老人十分驚訝。不過,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去從事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時間更長。但他竟然快樂地在工作中吹口哨。他選修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裝置機械。而當他在1944年去世時,已是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並且製造出“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世界大戰。如果他當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親死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想,整個洗衣店肯定就毀了——破產,一無所得。
菲爾·強森如果滿足於父親給他的現成的家業,就從這個眼前利益出發,去幹洗衣店的工作,那麼就不會實現他自己的長遠目標,他就會成為千千萬萬的小小洗衣店的老板,就算經營得還可以養活自己的話。菲爾·強森沒有受眼前利益的驅使,他誌不在此,誌在高遠,所以,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於是他成功了。
一個人最理想的就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但是這樣的事情很少。很多人都要經過一段痛苦的時間之後,才能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協調一致。
許多成功者是在經過了各種各樣的謀生之後,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痛苦的鬥爭之後,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關鍵就是要把握住自己,不要為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目標。
是魚,就要找到能養活自己的水,不要呆在岸上幹涸而死。
眼前利益必須服從長遠利益,必須為長遠的目標服務。什麼是人的長遠目標呢?
長遠目標就是你最終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具體來講,包含三個方麵:
你的事業到達什麼程度?
你的家庭發展到什麼境界?
你的榮譽到達什麼高度?
人的一生就是為了這三個目標而奮鬥。
現在你就要想好,你怎麼才能把眼前利益和這三個長遠目標結合起來?
你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你自己的實際水平和主觀願望作出決定。
你的一生就從這個決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