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不起飛28(2 / 2)

在這裏,我要感謝湖南日報邵陽記者站站長蔣劍平、湖南日報報業集團華聲在線邵陽分站站長陳誌強和陸益平、洪永祥、趙峰、黃琳番、彭迎春、寧翠晚等同仁對本書出版的支持和幫助。書中選用的部分照片,除本人所拍攝的外,有的為主人公所提供,有的出自李盛甲、林道輝、王永華等好友之手,在此一並致謝。

在這裏,我還要特別提到和感謝的是共青團邵陽市委原團市委書記鞠曉陽、副書記肖高國、許紅梅、組織部長肖平、吳忠根以及尹華凱部長,還有宣傳部長仇靜和等領導和朋友給我的無私幫助。仇部長在為我申報湖南省第十三屆青年自學成才獎時,極力向團省委的領導推薦我,多次打電話詢問評選情況。還有鞠曉陽書記、尹華凱部長,在第二屆“邵陽市十大傑出青年”評選中,也同樣極力地向評委推薦我,使我順利地進入候選人行列。還有原市人事局的朱科長,為我錄幹的事,曾跑到省人事廳為我批指標;還有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劉仲聲、原副主席曾國武、紀檢書記鄧端陽以及現在的組宣部部長謝長青、生產保護部部長呂旭強以及劉唐德部長、陽小軍主任等領導為我上報省“十佳”、全國先進、市勞模等費心操勞。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當我榮幸地評上省“十佳”,臨近倒閉的工廠難以給我報銷住宿費用時,帶我前去省城領獎的曾主席和鄧部長主動在市總工會的經費裏為我開支費用。在頒獎現場,一位領導曾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看,評上的這些‘十佳’和先進,大都是來自電信、電業等這些搞得好的有錢單位,我們是看在你來自基層一線,又曾在部隊打過仗,為共和國流過血,下崗後又不失誌,苦苦打拚成作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你這種情況的,而且在這種困難和特殊環境下成才的在邵陽市乃至全省,恐怕也不多,覺得你實在是太優秀了,才極力推薦了你。”聽了領導這番話,我內心十分感激。事後,當我拿著省裏獎給我的“十佳”獎金,提出請他們吃頓便餐時,卻被他們一一謝絕了。

在這裏,我還要感謝省文聯、省作協的領導,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記得有一年,我到長沙去拜訪以名作《山道彎彎》聞名的中國作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談。當時譚主席住在省作協院內的一棟樓房裏,我懷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爬上五樓敲響了譚主席的家門。這時譚主席的夫人很慈祥地開門問我從哪裏來。我說我是從邵陽來的,是譚主席的漣源老鄉。她笑著開門讓我進去,並叫在裏間工作的譚主席出來迎接我。譚主席見我說著滿口的家鄉話,問我是漣源哪裏人,我說是七星街雷鳴洞的。譚主席笑了,說:“還是正宗的漣源老鄉哩!住二樓的省作協肖育軒主席也是七星街的。”我接過話說:“肖主席,我也早就久仰他的大名,讀過他的書,也很想去拜訪他。”譚主席幽默地笑了:“今天是來會老鄉的吧!”我說,不是,是虛心地來向你們這些前輩請教的。就這樣,我和譚主席就文學這個話題談了許多,使我受益匪淺,我感覺出譚主席是那樣的平易近人,最初那種壓抑的心情,也就蕩然無存了。還有省作協原副主席肖育軒,也給過我太多的幫助;還有省作協原副主席彭見明、著名評論家李元洛等,我都親身受到過他們的教益,以致使我能在文學這條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能夠靠一支禿筆,賺幾個稿酬來養家糊口。

想起來,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工廠的曆屆領導,部隊的首長,原《中國青年》雜誌社的彭明榜老師,以及那些給我編發過拙作的所有編輯,教過我的老師、親戚朋友、家人等等。在這裏,還要感謝我的內弟在百忙中,為我寫了一個不錯的序。寫到這,後記也該收筆了。這本書希望讀者能夠喜歡,能夠靜心的讀下去。由於出書倉促,書中的缺點一定不少,還望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