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模糊式批評
這種批評既照顧了麵子,又指出了問題。它沒有指名實際上又指名,並且說話又具有某種彈性。通常這種說法比直接點名批評效果更好。
有位老師了解到班裏有一位女生在早戀,於是就找到該生說:“小時候,我家門前有棵柿子樹,每到八九月份就掛滿了青柿子,煞是誘人,於是我背著大人爬上樹摘了些,張口就咬,哇,又苦又澀。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女生的臉刷地紅了,羞愧地說:“老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這位老師用較隱蔽的語言,運用弦外之音模糊地進行批評勸說,讓學生既明白事理,又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一分為二式的批評
大多數的批評者,往往是把重點放在指出對方“錯”的地方,但卻不能清楚指明“對”應怎麼做。有的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會說:“你非這樣做不可嗎?”這根本就是一句廢話。因為沒有實際內容,隻是純粹表示個人不滿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說:“家裏一團糟,又有客人要來,你怎麼隻管坐在那兒化妝?”這種話也不會起作用,他隻說了一半,好的批評應該把另一半也說出來。
所以,當你批評的時候,你在說他做錯了。在這同時,你必須要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不要隻是“指手畫腳”。一定要他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隻是想解決問題。而且,你有能力解決。
8.安慰式批評
年輕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樓拜請教詩歌創作。兩位大師一邊聽莫泊桑朗讀詩作,一邊喝香檳酒,布耶聽完說:“你這首詩,句子雖然疙裏疙瘩,像塊牛蹄筋,不過我讀過比你寫的還要壞的詩。這首詩就像杯香檳酒,勉強還能吞下。”這個批評雖嚴厲,但有餘地,給了對方一些安慰。
9.克製式的批評
在批評別人之前,你首先要觀察自己,你覺得自己的心情緊張嗎?對對方心存不滿嗎?把你的感受——憤怒、埋怨、責怪、嫉妒等先清理一下是有好處的。有經驗的批評家認為,未開口批評人家之前,先檢討一下自己所持的是什麼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情緒不好是很難掩飾的,而這種情緒有極強的傳染力,一旦對方感覺這一點,立刻會激起同樣的情緒,立即會拋開你的批評內容,計較起態度來,這種互為影響的情緒會把批評帶入僵局。
當管理者在批評一個員工時,也要控製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讓員工感到你對他的不滿。為了避免在批評員工時情緒失控,最好在自己心平氣和的時候再找他談話。另外,有些優秀的管理者善於使用生氣來進行批評,這種批評方式可能言語不多,但效果十分明顯,特別適用於屢教不改的員工。這種生氣與情緒失控不同,它是有意的,情緒處於可控狀態。
雖然控製情緒如此重要,但真正能很好地控製自己情緒的管理者並不多,特別是對於性情急躁和追求完美的管理者而言,控製情緒顯得尤為困難。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能會對控製情緒起到一些作用。當你非常氣憤的時候,可以這樣做:默念數字,從1到20或者到戶外活動5分鍾。
感悟
遇到別人做事出錯時,如何批評,一直是個難題。因為,批評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夠掌握批評的技巧和方法的話,相信你們的交流能更容易些,你的批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