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說,你的嘴要正對著話筒,咬字要清楚,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數目、時間、日期、地點等等,要特別注意,最好能重複一遍,並且確知對方已經完全聽清楚了為止。
如果你能在電話中聲調非常愉快悅耳,而你的每一句話對方都聽得非常清楚,那你才算是充分利用了這種傳話機械。
在電話裏交談,帶著表情是很重要的,它能讓你充滿人情味,這種人情味不僅能讓對方感到愉悅,同時也會顯示出你良好的修養和親和力,並使你受益。
在一所大學宿舍裏,兩種完全不同的接電話方式,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小A總是很忙,半步也不停歇。宿舍電話鈴響後,她抓起話筒後總是急匆匆地問:“你找誰?不在!”然後就“啪”地掛斷。
小B則迥然不同,總是很熱情,也很有耐心。她接電話就好似小提琴與鋼琴的協奏曲,你在輕輕拉,我在輕輕和,第一句通常是:“請問你找誰?”柔和的意境,有如靜謐清幽的小樹林,其間有山泉微濺。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她的第二句便是:“請問有什麼事需要我轉告嗎?”有時她甚至會驚喜地說:“哦,您是阿姨(叔叔)啊!XX上自習了,等她回來,我就讓她給您打回去。對,北京下過一場雪了,但不太冷,據說今年是暖冬……”她接到別人的電話總是跟接到自己親人的電話一樣欣喜,還興致勃勃地跟人家的爸爸媽媽聊天。
其實,小B並非時間多得沒處打發,她隻是覺得,應該充分體諒父母的心。如果接到電話匆忙地說聲“不在”,對方的心沒準兒就在千裏萬裏外七上八下,“我閨女沒跟寢室同學吵架吧?怎麼同學的語氣這麼生硬、不耐煩……”
四年來,電話大使小B始終保持著這樣親切優雅的“接線員”習慣,她特意準備了一個秀氣的小本本,擱在電話機旁邊,清楚寫著:“×××,幾月幾日有人來電。”有她在宿舍,舍友總會很安心。
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個良好的個人習慣而已。誰知道,這個不起眼的習慣,竟幫她畢業後找到一份“總裁助理”的工作。總經理對她說:“我打電話到你們宿舍,本想找另一個同學的,你第一聲‘你好’聽起來非常舒服和職業,當我要找的同學不在時,你加問一句‘有什麼事情需要轉告嗎’,讓人感受到你的細心和周到;當我無意中說起,周末要來你們學校開招聘會時,你主動介紹了行車路線,提醒我西門容易堵車,最好走東門……盡管你在其他方麵並不具備絕對優勢,但接電話時卻展現了超出一般大學生的良好修養和親和力。你們宿舍另一位同學,則顯得過於急躁了……”
感悟
我們以為打電話就是語言交談,其實不僅僅是這樣。在打電話的時候,我們應該帶著表情,比如向著電話微笑,這種表情對方是可以體會到的。運用改變音調、音量等方式打電話,對方也可以“看到”我們的表情。